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6日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韩隽 闫续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的感召力,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指不同文明、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话与互相借鉴,旨在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这一概念强调开放包容,尊重不同文明的多样性和平等性,通过交流互鉴促进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还是一条文明传播、文明交流之路,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渠道也愈发多样化,新闻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学术交流和民间交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国际间的信息传递和文化共享。然而这种多元化格局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失衡,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媒体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失衡的信息交换不仅影响了信息的公正和客观,还制约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入开展。

加强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全面提升已箭在弦上。当下,新一轮媒介技术革命正解构并重构国际传播格局和文明互鉴形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搭建了交流的新平台,但技术进步也带来了诸如信息过载、假新闻“智能化”、网络空间监管等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对和解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在国际传播的视域下开展,如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国际传播实践,着重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中国社会治理故事,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汲取延安时期传播经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延安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和造谣污蔑,向国内外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和主张,党中央充分开辟各种渠道,把延安的声音发出去,向外界有效展示了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和人民军队、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气象,赢得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延安时期对外传播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对外宣传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对外宣传和国际交往活动。一方面“走出去”全方位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抗战主张。加强自身传播能力建设,成立如海外工作委员会和国际宣传委员会,有效传播了延安声音和抗战事迹。翻译和出版了《论持久战》等多部著作,同时通过报刊向国际社会传递真实的抗战信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让外界了解党和红军的实情,宣传史无前例的伟大长征,毛泽东等领导人发信动员,号召红军指战员人人动手写长征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另一方面“请进来”建立直接的对外传播平台。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广泛报道了延安的情况,由这些报道汇编成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此后,100多位国际友人来到延安。同时,中国共产党邀请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他们以外来的独特的视角,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文字,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全面、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整体形象,对于我党建立国际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延安时期我党做好国际传播的历史经验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具有深刻启示。陕西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古有丝绸之路,今有秦岭和黄帝陵等一系列适于国际传播的符号。要让世界通过了解陕西了解中国,陕西也可通过在地性“对话”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互动式”国际传播,为中国故事增添精彩一笔。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具体要求: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应发挥好主流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要多渠道、多层次优化国际传播渠道,把新媒体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运用,通过多语言内容向全球推广中国故事。应依靠多元传播主体,重视个人IP在国际传播与跨文化沟通中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对话,使国际传播从单一新闻传播转向多场景应用,充分调动个人或民间力量通过互联网向外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文化。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故事里丰富的情感最动人心弦,最引发共鸣。在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时,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在有亲和力的沟通互动中加强情感认同。陕西拥有建构国际传播体系的独特优势和故事资源,应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解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求同存异,增进理解与共鸣,探索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促进文化交流和增进文明互鉴,如共建“一带一路”中的企业故事、秦岭生态故事、陕西产品和陕西品牌故事、富含中国文化意蕴与哲学智慧的陕西乡村故事等。要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创作出独具特色、表达新颖的故事,以更平的姿态、更亲的语态、更新的形态主动呈现,让陕西符号更立体、更鲜明、更现代,让陕西的国际形象焕然一新,让中国故事在合力搭建的大舞台上大放光彩。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