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李刚 刘李荷
“以前是常温贮藏,黄金梨易软化褐变。现在有了气调保鲜库,我们再也不为黄金梨贮藏期短的问题发愁了。这都多亏了‘火种’小队的帮忙。”10月24日,洋县纸坊街道草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说。
草坝村有黄金梨园4000亩,黄金梨的年产量8000余吨。为帮助群众更好贮藏黄金梨,做好黄金梨销售,草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起一座300余平方米的保鲜库。
“今年,我们针对草坝村在黄金梨贮藏方面存在困难这一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多家食品加工企业、查阅食品贮藏保鲜资料,帮助草坝村建立了气调保鲜库,既解决了黄金梨的保鲜问题,又加深了我对有机食品产业链的认识,可谓收获满满。”纸坊街道“火种”小队成员姚江奇说。
纸坊街道“火种”小队的行动,只是洋县“火种”小队帮助群众解决产业发展困难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洋县结合青年干部特长,组建各具特色的“火种”小队,服务有机产业、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激励青年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吸纳专家学者、企业人才、村(社区)有志青年加入“火种”小队,定期开展“金点子共享”“青年论坛”等活动,寻找发展“金钥匙”,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龙亭镇“火种”小队利用连栋大棚,生产有机猕猴桃汁、有机石榴汁等果汁,提升水果附加值;洋县农业农村局“火种”小队与陕西理工大学携手共建“洋县特种稻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应用试验站”,探索推出《洋县黑稻品种筛选与有机生产技术集成推广》手册,指导有机黑谷种植……截至目前,全县18个镇(街道)、60余个部门成立“火种”小队81支,选拔“火种”254名,攻克产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57个。
“我们将树牢重实绩、重实干的导向,继续壮大‘火种’队伍,对优秀的‘火种’优先提拔重用,确保‘火种’计划深入实施,取得实效。”洋县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苟晓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