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5日
鲁军:
用时光之笔续写匠心

10月17日,鲁军在家中绘制秦腔脸谱。

10月30日,鲁军在为兴平市西关小学艺术社团即将举行的“秦腔脸谱绘画进校园”主题课准备素材。受邀担任西关小学艺术社团的课外辅导老师以来,每一期的社团绘画课上,他都会向学生用心讲解各种秦腔脸谱背后的人物故事和历史内涵,并教他们绘制秦腔脸谱。

作为兴平市秦腔脸谱绘画的新一代传承人,除了潜心精进自身技艺之外,鲁军致力于这一非遗技艺的教学推广,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

“父亲在世时就常对我说,老祖宗留下这么好的东西,为啥现在没人愿意学呢。谁要是愿意跟我学这门手艺,来我们家,管吃管住。”鲁军告诉记者,父亲的遗憾,就是自己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非遗最终还是要靠人来传承,只要有人愿意学习,我就全力传授。”鲁军说,这几年,也陆续有人慕名前来学习,然而多数人都因为耐不住性子又走了。

如何能让这一非遗技艺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让这项传统技艺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是鲁军一直思考的问题。

只有走近群众、贴近生活,非遗传承之路才能越走越宽。于是,鲁军利用自己在兴平市文化馆工作的契机,想方设法搭平台、拓渠道,推动秦腔脸谱绘画走到更广阔的人群中去。

在校园,鲁军与美术教师携手合作,将戏曲文化引入课堂,通过科普秦腔脸谱知识,教导学生勾、画、填、晕等笔法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秦腔脸谱绘画的独特魅力。几年时间里,在鲁军和老师的带领下,学校艺术社团拥有了一群热爱秦腔文化的“忠实小粉丝”,一张张由学生亲手绘制的生动有趣的秦腔脸谱“飞”出教室,成为装点校园的别样景致。

在社区、在农村,鲁军积极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他将秦腔脸谱元素巧妙地融入文艺节目编排中,创作出不少大家喜闻乐见的新作品。同时,他还利用各种节日节会积极开展秦腔脸谱传承推广活动,让更多群众在近距离欣赏秦腔脸谱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并喜爱这一传统非遗技艺。

奔走在非遗传承一线,秦腔脸谱绘画早已与鲁军的生活相交相融。

“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我深知责任重大。我还想打造一个秦腔脸谱绘画展厅,推出一系列与秦腔脸谱有关的文创产品,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非遗技艺,让秦腔脸谱绘画以更富有生命力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谈及未来,鲁军信心满满。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