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榆林市第二中学创建于1978年,是陕西省示范高中、陕西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29人,教职工275人。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创新办学思想,确立了“德行天下,智艺双馨”的办学理念,推行“普高+艺体”的双轨办学模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新局面。2023年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育人策略,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学校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教学改革,学生为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以学生学会、会学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导学案”课改模式,“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各科任教师必须结合学情、研究教材、锚定核心素养,坚持“重视基础就是最好的创新”思想,按照“导学案”规定模式,提前一周研制“导学案”,备课组集体讨论定稿并上传年级审核通过后使用。
课堂教学坚持“1020原则”“三讲三不讲原则”。“1020原则”就是每节课原则上提问学生不少于10人,教师讲授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课堂上教师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会了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学、主动学。全面关注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积极思考并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把“学生学会了多少课堂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多少”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标准,务求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学生发展,“双导”赋能。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个性辅导工作,全面推行文化课成绩提升“导师制”策略和学生“德育导师制”育人策略。科任教师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导师制”答疑解惑。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德育导师制”,个别谈心交流、个体对口帮扶、个例引导帮助,因材施教,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升品格修养。
改革创新突破了学校发展的瓶颈,文化课教学、艺体专业发展两年跨出两大步。2023年以来,学校文化课高考强势突破,被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评为“榆林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优秀学校”“榆林市普通高中增值性评价优秀学校”“榆林市普通高中特色办学突出学校”。
榆林市第二中学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在区域教育领域发挥了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将继续坚定特色发展之路,坚持守正创新,为榆林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高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