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董渺
前不久,福建厦门公安借用直播带货方式,进行了多场“花式普法”,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种别具一格的普法形式,不仅赢得了极高的网络关注度,还为当前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启示。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普法宣传方式已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法律知识需求。厦门公安通过借鉴直播带货方式进行普法宣传,让网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大量的法律知识。这种普法形式之所以火出圈,无疑得益于其多方面的创新。在形式上,厦门公安借鉴了电商直播的模式,将法律知识以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案例讲解和互动问答形式呈现出来。这种熟悉的场景和经典的话术,仿佛让观众置身于某位网红的直播间,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在内容上,厦门公安选择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主题,如醉驾、吸毒和偷盗等,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将严肃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得普法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让网友直呼“根本不敢下单”。
直播带货式普法的创新做法不仅提高了普法的趣味性和接受度,还一改大众以往对警察严肃的刻板印象,为公安机关树立了一种亲民、接地气的形象。在当前互联网语境下,法治宣传教育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公检法部门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优势,探索更加贴近群众、更加生动有趣的普法形式,又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法治宣传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普法计划和方案,让法律知识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实际。
当然,创新并非易事。在直播带货式普法宣传中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普法过程中如何在权威与娱乐、严肃与幽默之间保持平衡;如何确保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避免因过度简化而产生歧义;如何持续创新内容和形式,保持观众持久的新鲜感和关注度等。这些都是在创新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但这样的“花式普法”毕竟迈出了积极探索的一步。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征程中,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能借助高科技、信息化传播方式,推出更多普法宣传的创新举措,努力让法律知识插上科技的“翅膀”,飞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