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郑兴亮
“嬢嬢,这个线要拉紧哟,再把鞋底做结实些。”10月22日,在镇坪县城关镇月亮岩避灾搬迁安置点的一家民宿里,谭大艳正笑嘻嘻地指导村民做布鞋。两年前,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谭大艳从处于滑坡地带的老房子搬到这里。之后,她在自家一楼开设了乡土文化展览馆,组织村民做布鞋、油纸伞增加收入。
“今年6月月亮岩民宿园开业以来,来我们这儿避暑、游玩的人非常多,我的民宿每天都有两三家人来住。”谭大艳笑着说。
月亮岩避灾搬迁安置点位于城关镇竹节溪村。该村充分利用自然风景和乡土文化,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建设了月亮岩民宿园。这不仅扮亮了乡村,也让搬迁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就在两年前,群众刚搬入月亮岩避灾搬迁安置点时,普遍对未来的生活很迷茫。“刚来的时候,大家不知道该干啥谋生,心情都挺低落的。”10月5日,竹节溪村村民梁垂安说。
竹节溪村村两委反复研究,决定立足现有资源,从人居环境整治着手,带领群众发展民宿产业。
“为了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统一大家的思想,我们一共召开了18次会议。会上,我们结合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积极跟村民沟通交流,动员大家投工投劳。”竹节溪村党支部书记何万军告诉笔者。
没有效果图,就在网上找;资金短缺,就组织村民自己干。在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月亮岩民宿园很快就有了雏形。
可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村民们种了一辈子地,不知道该怎么经营管理民宿。
何万军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上决定“两路出击”:一方面邀请在外务工的两位能人回乡创业搞民宿,给村民作示范;一方面整合各家民宿资源,由村集体统一运营管理,增加集体收入。
为了引流,村上还和镇坪县文共体联合举行大型活动。月亮岩民宿园越来越有名。之后,村两委觉得,总依赖县文共体搞活动不是长久之计,就又通过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创建村上的文化引流大舞台。今年以来,竹节溪村相继举办村歌大赛、浪漫七夕相约、捕捞节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截至目前,竹节溪村民宿、餐饮总收入已突破21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