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10月15日,第二十届(秋季)全国地方版图书馆配会在西安开幕。图为读者在展会上挑选陕西出版的书籍。
本报记者 张琪悦文/图
书香三秦,文脉绵长。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三秦大地上,出版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从精品图书的出版到数字出版的探索,从文化传承到对外交流,陕西出版行业有着独特魅力、取得卓越成就,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
传统出版成绩斐然
2024年,“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安碑林全集》历时10年打造,完成编撰,正式出版。
《西安碑林全集》将西安碑林的2500组文物、5000余张拓片“搬”到纸上,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三十二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评价:“西安碑林博物馆里边所有的藏品,关乎中国人的文字,关乎中国人的思维,关乎中国人的审美,关乎中国的文化。出版《西安碑林全集》,是大事情!”
这套图书是陕西出版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陕西各大出版单位不断推出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精品力作。《古新星新表与科学史探索》《唐代美学史》《河山集》《陕西通史》等著作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大奖,为陕西学术出版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作为陕西出版行业的领军企业,旗下的陕西人民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等,不断深挖陕西文化资源,推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图书。
在主题出版方面,各出版社围绕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等题材,出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为读者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带来精神盛宴。
积极探索数字出版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背景下,陕西出版行业敏锐地捕捉到了发展机遇,在数字出版领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9月23日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展出众多数字产品,涵盖多个领域。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延安时期文献档案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延安时期的珍贵文献档案进行整理、存储和展示,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数据库深入了解延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西部地区o2o在线教育服务平台”,整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西部地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平台。无论是课程辅导、学习资料下载,还是在线答疑、互动交流,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轻松实现。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VR视界红色文化体验馆”,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红色文化体验。通过VR体验馆,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和英雄壮举,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一同奋斗。这种创新的体验方式,不仅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还为传承红色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秦出版社的“基于5G技术的唐文化数字产业项目”,将唐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通过5G技术的高速传输和低延迟特性,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唐代的建筑、服饰,还是文学、音乐、舞蹈,都可以在这个数字产业项目中得到精彩呈现,让人们领略大唐盛世的辉煌与魅力。
西北大学出版社积极投身数字出版的浪潮中,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学术资源。《西北大学学术文库数字版》将西北大学的优秀学术成果进行数字化整理和发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便捷的学术研究平台。同时,西北大学出版社在数字教材、在线课程等领域积极探索,为教育教学的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
这些数字出版领域的创新成果,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为出版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打破了传统出版的时空限制,让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便捷。同时,数字出版为出版行业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机遇,推动了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
陕西出版行业在文化传承方面不遗余力,通过出版一系列关于陕西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书籍,为陕西历史文化的宣传推广积极贡献出版力量。《陕西社火脸谱》《陕西服饰文化》《陕北民俗文化》《陕南民俗文化》等书籍,以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展现了陕西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更多人了解陕西的历史文化。
同时,陕西出版行业积极推动精品图书“走出去”,不断提升陕西文化的影响力。《装台》葡萄牙语版、《最后一个匈奴》阿拉伯文版、《国家战略:延安脱贫的真正秘密》俄文版、《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白俄罗斯文版、《丝绸之路上的体育交流与发展》俄文版、《西京故事(插图本)》俄文版等图书,分别入选“2022年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项目。这些图书的输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了陕西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桥梁。
陕西出版行业在精品出版、数字出版、文化传承、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陕西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