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7日
“养牛达人”的“致富经”

本报通讯员 吴亚君

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返乡创业。80后小伙儿温臣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安康市汉滨区关家镇邹庙村,返乡创业青年温臣通过创办家庭农场养殖肉牛,成为该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10月2日,笔者见到温臣时,他正在关家镇参加一场捐资助学活动。养牛之余,温臣总会尽己所能,参加公益活动。

1985年出生的温臣,19岁就外出务工,开过矿车、进过工厂。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养殖肉牛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便萌发了返乡创业养殖肉牛的想法。

2010年,温臣结束外出务工,投入了在外务工时积攒下的全部积蓄,返乡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创业是艰难的。刚开始,因为妻子要照顾家里的老人还有上学的孩子,大部分工作落在了温臣一个人身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牛添饲料、清扫牛舍,深夜还要再到牛棚转一圈,观察牛的生长情况、健康状况等,不敢有半点疏忽。

为了学习养殖技术,温臣买了很多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还参加了陕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肉羊肉牛)培训班,获得了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和兽医资格证。通过边学习、边实践,他掌握了全套养牛技术,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

2014年,温臣成立安康市汉滨区关家镇新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给农户提供小牛犊,再回收成牛,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除此之外,温臣还吸纳了3名村民到农场务工。53岁的刘印昌就是其中之一。“从小就放牛,干这个活儿对我来说很熟练,而且在家门口务工,很方便。”刘印昌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温臣的养殖基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肉牛数量从最初的20头增加到300多头。他还针对不同品种的牛进行优化选育,淘汰了一些市场反响一般的品种,引进了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和本地的巴山牛。

温臣说:“舍饲肉牛管理起来比较简单。一般每天饲喂两次,主要喂酒糟、稻草、玉米、麦麸等纯天然饲料。这样养殖的牛肉质紧实、口感好,在市场上很畅销。”现在,温臣的农场年出栏肉牛近200头,每头牛盈利5000元左右。

今年6月,温臣还在安康市区开了两家牛肉店,售卖新鲜牛肉,生意红火。“下一步,我计划开一个牛肉馆,让我养殖的肉牛能够从农场直接到餐桌,实现自养、自繁、自产、自销,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争取带动更多乡亲过上‘牛’日子,奔向新生活。”谈及未来的打算,温臣信心满满。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