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9月12日,西安市长安区第五小学的学生在益智长廊内玩跳房子游戏。
本报记者 蒲茜文/图
一老一小,一头连着“夕阳”,一头连着“朝阳”。养老、育幼,关乎千家万户和百姓福祉。西安市长安区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网,努力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让“小家”安、“大家”稳,托起“朝夕”幸福梦。
9月28日一早,长安区郭杜街道书苑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内已是一片温馨而繁忙的景象。
义诊台前,医护人员认真地为居民测量血压、把脉检查;推拿室内,中医技师细心地为老人推拿按摩;活动室里,老人们或下棋对弈,或挥毫泼墨……服务站内,活动室、推拿室、休息室、老茶馆等各类功能区域,为社区的老人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健康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社区党委书记袁亚红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老人,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对接各类资源,拓宽服务内容,打造了社区嵌入式综合体。在这里,老人不仅可以享受到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日常生活服务,还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
长安区民政局副局长高江伟介绍,目前,长安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基本完善,共有公办养老机构3家、民办养老机构22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家;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站88个、农村幸福院186个,初步构建起“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西安市长安区第五小学,孩子们玩益智拼图、“跳房子”,快乐地玩耍。
“我很喜欢益智长廊里的游戏。”四年级学生张天鸣说,“特别是这些不同类型的拼图,每次下课我都会去那里玩一会儿。它不仅能锻炼我的思维能力,还能让我学到很多有趣的知识。”
“我们致力于打造一所‘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西安市长安区第五小学副校长屈小红说,“学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打造了多个功能室,如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美术室、风雨操场等,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学习和探索平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更是一座城市的活力之源。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以来,长安区坚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变,每年确保新增1所至2所城市配建学校,改造提升一批城乡学校,让教育与城市发展同步提升。近3年,长安区的教育设施焕然一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了更有力的保障。
长安区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与基础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升级,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服务供给、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多维度举措,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
据介绍,长安区还将继续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积极引入优质第三方服务力量,科学规划老年助餐服务点,并持续发挥公益慈善机构的积极作用,打造更加温馨、健康的养老环境。同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