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03日
乌兹别克斯坦小伙在中国企业的“一千零一夜”

本报记者 张斌峰 通讯员 赵渊青

9月30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农村公路重建项目工地,库尔博诺夫拿着电钻取样。“钻头要在坚硬的混凝土里钻半个多小时,才能取出一根长25厘米的样品。每次取样,我的胳膊都震麻了。”库尔博诺夫说,他和师傅李海英还要把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砼压强试验。

在已完成路面施工的路段,工人在洒水进行混凝土养护,一辆辆压路机在进行路面压实作业。为了加快布哈拉农村公路重建项目建设进度,国庆假期,中铁二十局30多名中方建设者和200多名当地员工一起坚守岗位。

库尔博诺夫今年24岁,是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人,大学毕业后到中铁二十局乌兹别克斯坦项目部工作,成为一名试验检测员。

布哈拉农村公路重建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打造“宜居乡村”的关键项目之一,由中铁二十局建设,目前已经开始混凝土路面施工。库尔博诺夫每天都奔波在建设现场,非常忙碌。

“乌兹别克斯坦近一半的人口都居住在乡村,许多农村道路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路面材料已脱落,道路坑洼不平。”和众多当地民众一样,库尔博诺夫对农村道路的重建充满期待。

“师傅告诉我,试验检测是守护工程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原材料和配合比没有问题,我们建设的工程实体质量才有保证。”库尔博诺夫说。

库尔博诺夫和李海英长期携手共事,完成了一项项工作任务,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邀请师傅参加姐姐的婚礼。师傅每次从中国返回工地,都会给我带许多陕西特产和美食。”库尔博诺夫表示。

“前段时间,因为气温太高,浇筑的混凝土会快速失水,所以铺设任务往往在凌晨进行。”库尔博诺夫说,那段时间,他和师傅昼伏夜出,每天踏着星光去工地做检测工作。

布哈拉传说是“一千零一夜”的发源地。库尔博诺夫在中铁二十局工作近1000天了。他说,在属于自己的“一千零一夜”,他要与中国同事一起,在现实中创造奇迹,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