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要闻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30日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构筑“三融·三联·三课”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格局

善用社会大课堂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入选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为抓手,坚持知行合一、学用一体,坚持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凸显涉农高职定位特色,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打造三种文化融合、三环场域联动、三色课堂聚力的“三融·三联·三课”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大思政课”推动构筑全面育人新格局。

强化“三融”落实机制

“三融”,即统筹推动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有机融合、立体融合,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用民俗文化润心、用农耕文化固本,设置系列专题实践教学,构建菜单式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解决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使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校在各门思政课课时中均明确实践教学课时数并划拨专项经费,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围绕各门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有效分布实践学时,动态设置教学主题,精心设计教学大纲,制作思政课实践教学菜单,实施项目化设计、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推进。

整合“三联”资源平台

“三联”,即以思政课“三融”系列专题实践教学为主线,紧紧抓住课堂、校园、社会三个环节,三环紧扣,相互联动,形成闭环。以课堂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深化认知;以校园实践为中心,让学生强化践行;以社会实践为重点,让学生增长才干,从而解决教学场域的局限性问题,实现了课堂、校园和社会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校已建成1000平方米耕读文化馆,投建350平方米“三融”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拥有2个小麦育种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验农场,建立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所在地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也是中华农耕文化发祥地,拥有丰富的农科教资源和农耕文化研学资源;学校所处的陕西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也是一片红色沃土,拥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旧址遗址。丰富多元的校内外一体化资源平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

打造“三课”典型案例

“三课”,即通过“三融”“三联”有效运行,打造“红·金·绿”三色聚合实践课。聚焦红色文化铸魂,打造“红色”实践课,擦亮育人“底色”;聚焦民俗文化润心,打造“金色”实践课,增添育人“亮色”;聚焦农耕文化固本,打造“绿色”实践课,彰显育人“特色”,从而增进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建构立体式多元化“红·金·绿”三色课程案例库,陆续打造出“追寻红色记忆”“《郑国渠》原创舞台剧”“农高会调查”“田野课堂”“乡村振兴大调研”等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典型案例。其中,“《郑国渠》原创舞台剧”“田野课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成为具有学校特点、高职特色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

“三融·三联·三课”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高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三融”丰富实践内容,通过“三联”拓展实践路径,通过“三课”深化实践内涵,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题互相衔接、课上课下形式交叉互补、校内校外资源充分整合,构筑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格局。“三融·三联·三课”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使理论与实践、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互贯通衔接,实现目标驱动、场域联动、师生互动,让思政课“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显出来”。自学校推动实施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热情普遍高涨,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得到有效增强。

(颜永杰 张伟)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