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盛新虹
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先民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他们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便能把平凡的现实人生进行升华,使之进入崇高、美丽的境界,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毋庸讳言,如今,一些人失去了像先民那样沉着、从容地领悟人生真谛的能力,与先民的那份安详与笃定、那些灵魂深处的美好和情趣渐行渐远。诗意地栖居,成为许多人的向往。
《诗意人生》的作者莫砺锋坚持弘扬传统文化,在浩瀚的诗海词林中,挑选了六位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方面都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著成《诗意人生》一书。他用简练平实的语言,引经据典,评述六个诗意人生的典型,为读者奉上一场精神盛宴,让读者领会诗意栖居的真正含义。
在莫砺锋笔下,屈原热爱生命,热爱故国,既见于其作品,又见于其行为。从汉北到江南,屈原用手中的如椽巨笔,写下不朽之《楚辞》,以高洁情怀鼓舞着千秋志士。屈原的生命,是一首感人的长诗,优美绝伦,悲怆壮烈;高亢有力,余韵不绝。
隐士陶渊明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一生平淡无奇,没有名垂青史的功业建树,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复杂经历。但他在那个充满着污泥浊水的乱世中,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成为后代士人无比敬仰的人格高标。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是真淳自然而毫无虚饰。他乐天知命、从容安详的人生观能够引导我们保持善良、纯洁的本性。
李白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像夜空中耀眼的明星,光彩夺目。他是一心报国的志士、风流倜傥的文士,也是豪情万丈的侠客。他的诗歌无论在思想意识上,还是在人生境界上,永远激励着我们意气风发、勇往直前。
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形容杜甫再确切不过。他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家思想教育。杜甫把安邦定国视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如书中所言:“一个普通人,过了平凡的一生,他能不能实现道德人格的完善?他能不能达到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我们说可以,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这样的典范,就是杜甫。”
苏轼的作品雅俗共赏、妇孺皆知。他兼收并蓄,在政治与学术、文学与艺术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苏轼一生屡经磨难,三度流放,九死一生,旷达其表,坚毅其里。他在窘境中实现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人生在世,谁都难免遇到风风雨雨,就让我们像东坡居士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吧!
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难得的帅才,可惜“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历史没有给他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未能马革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但他并未因壮志难酬而灰心丧气。无论是回顾早年戎马生涯的军旅题材,还是书写退隐情趣的田园内容,辛弃疾的词作都洋溢着侠气和豪情。更可贵的是,退隐虽是不得已之举,但他对隐居生活是发自肺腑的热爱。在辛弃疾心中,躬耕与建功立业可以并存于人生追求中,两者并不矛盾。
诗意的栖居并不是要到远方去,桃花源不是指现实中真正的自然山水,而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远方。如陶渊明所言,“心远地自偏”。莫砺锋以翔实的史料记载,引用大量的诗词,对以上六位诗人的诗意人生进行了展示。他们的生平事迹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实现了人生的超越,都达到了诗意洋溢的人生境界。
人类在谋生之上应该有另一种闲情雅致的美好,即诗意的生活。当你心情低落、状态不佳时,读诗是一种最为简单易行的调节方法。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指引我们迈向诗意生存的人生指南。
生活有界,诗意无疆,让我们一起读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