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9日
废旧农膜有了“新去处”

本报记者 耿杨洋

9月,渭南市白水县迎来苹果丰收季。果园里,苹果挂满树枝、长势喜人。

9月2日,在白水县尧禾镇尧禾村,村民李根录一边摘苹果,一边跟大家闲聊:“镇上发了倡议书,苹果收完后,咱就可以把这些反光膜收集打包好,拉到站点换东西。”

李根录所说的倡议书,是尧禾镇8月21日发布的“两膜一袋”集中回收兑换倡议书。倡议书中详细介绍了废旧反光膜的危害并附有回收流程图。果农在苹果采收完成后将果园反光膜清理干净,通过卷绕或者缠绕的方式,集中堆放压实后送至各反光膜回收站点,经称重后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兑换现金或物资。

“我们全镇有5.4万亩苹果园,基本家家有苹果树。以前没有回收站点的时候,这些反光膜使用完后扔也不是,烧也不行,很难处理。”尧禾镇镇长张锋说,“近几年,县上聚焦地膜、反光膜、果袋等农业废弃物,进行‘两膜一袋’专项整治。”

白水县是苹果种植大县,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为提高果品质量,会大量使用反光膜、地膜、果袋。“两膜一袋”大部分属于塑料材质,埋在地里数年不腐,降解难度大,严重影响土地肥力,甚至会污染地下水源。此外,遇到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反光膜和地膜容易被风吹走,飘落到变电站设备或电线杆上,对农村人居环境造成很大隐患。

为解决这个问题,白水县建立了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各部门和镇(街道)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县级领导包镇、镇长负总责、包村领导干部抓村、村两委干部包片、村小组组长包户的“五级包抓”模式,确保废旧“两膜一袋”能够合理回收。

“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域的废旧农膜使用、回收、转运、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按照‘农户捡拾交售、回收站点收集、企业加工利用’模式,设立收购点回收‘两膜一袋’,并要求农膜销售网点建立台账,对售出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回收时方便回收站对应销号。”白水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赵宏伟说。

目前,白水县共设立县级农膜处理厂1个、废旧农膜收购点43个,每个站点配备1台至2台打包机,同时建设了7个镇级垃圾中转站,为镇村配备垃圾清运设备,确保农膜回收转运无缝对接。此外,白水县招引企业投资建设塑料制品公司,把回收的废旧农膜加工为再生塑料颗粒,变废为宝,实现废旧农膜循环利用。

“在全县种植重点区域及荒山、荒沟等重要点位,我们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利用无人机对重点区域进行巡查,精确定位废弃农膜位置,组织人员及时清理。”赵宏伟说,“对县内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农膜使用情况,我们定期核对数量,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按照‘谁使用、谁回收’原则确定责任主体,做到农膜回收有人管、常态化。”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