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9日
洛川:因地制宜谋产业

8月28日,洛川县土基镇范家塬村的西梅种植示范基地,一颗颗紫红色西梅挂满树枝。 本报通讯员 李进摄

本报通讯员 李进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洛川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在发展苹果主导产业的同时,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引导农户种植西梅、香菇、圣女果等,让特色产业成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引擎。

8月28日,笔者走进洛川县土基镇范家塬村的西梅种植示范基地,只见绿树掩映间,一颗颗紫红色的西梅挂满枝头,吸引群众前来购买。

范家塬村耕地大多位于沟坡上,受气候环境影响,不适宜种植苹果,村民主要种植玉米、小杂粮,收入单一。2019年,村民付田锋辗转多地考察发现,范家塬村适合种植西梅,便在自家地里尝试种植,并获得成功。随后,他扩大种植规模,收益也不断增加。

西梅带来的好“钱”景,坚定了付田锋的信心。他结合市场需求,引导有意愿的农户发展西梅种植产业。同村村民张永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我第4年种植西梅。我家的2亩西梅已经进入丰产期,能产800公斤。对于前景,我很看好。”张永信心满满地说。

西梅采摘期短,不易长时间储存,需要大量用工,这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采摘高峰期,范家塬村的西梅种植示范基地每天吸纳30多名劳动力务工。

位于土基镇的洛川县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香菇种植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朵朵香菇升柄展伞、个头饱满、长势喜人。

“我们现有86座食用菌棚,今年已生产香菇30万公斤,主要销往西安及沿海城市。”该公司总经理李菊玲介绍,香菇种植、采摘等环节都需要劳动力,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吸纳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企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又让村民不出村就能赚钱。

“我家有6.5亩地,2016年流转给公司,一年能收入近6000元。农闲时,我还在公司打工,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劳务费。这让我家多了两份收入。”土基镇黄连河村村民田小军说。

近年来,洛川县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原则,聚焦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将持续推进香菇、西梅、圣女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户户有产业,人人能增收,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洛川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孙孝军表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