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开栏语
相遇有许多种,有激情澎湃的热烈、有涓涓细流的平静、有擦肩而过的淡然,还有相互扶持的温暖。《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本报今日起开设“温暖的遇见”栏目,旨在展示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做法和生动实践,传递真情与美好,让文明之花在三秦大地绚丽绽放。
本报通讯员 周亭松
“报告社区,我们上班了。”8月10日一大早,安康市汉滨区老城街道培新街社区来了两位年轻人,男的叫王强,女的叫张欣,两人最近分别通过了特岗教师和医护人员的招考,特地回到社区报告这个好消息。
目前,张欣被分到安康市中心医院当护士,正处在实习期。“虽然很辛苦,但是我每天都能感受到成长,忙碌且充实。”张欣说,“感谢社区对我的关爱,今后我一定努力工作,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1999年出生的张欣自父母离异后,一直跟外婆生活。考上本地一所大学的那个夏天,张欣将喜讯告诉外婆。欢喜过后,张欣和外婆开始盘算大学的花费。可当时,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凑不够第一年的学费。正当她们一筹莫展时,培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周明华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很快帮她们落实了低保政策并为张欣申请了助学金,还申请到一套廉租房。
随着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好转,张欣顺利完成了3年护理专业的学习。
毕业后,张欣积极报名参加各类招聘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几个月前,她如愿成为安康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护士。“现在我上班了,一定会带着这份力量和温暖,为患者做好服务。”张欣的话语朴实而真切。
四级视力残疾的王强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在社区及爱心企业、单位帮助下,他如愿完成大学学业。今年,王强考上周边县的特岗教师,刚刚通过体检和政审,目前正在公示阶段。王强说:“今天来是报告,不是告别。我会经常回来看看,力所能及地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传递爱心,回报社会。”
位于安康中心城区的培新街社区常住人口3316户8170人。近年来,该社区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统筹推进,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实施“融救联助”工作,融合社区各类资源和力量,聚焦“一老一小”,持续加强对困难人群的关爱救助,着力打造温暖社区、幸福家园。
多年来,该社区多次组织活动、搭建平台,让辖区爱心单位、企业与困难学子顺利对接,进行资助。王强和张欣就分别领到了2000元、3000元助学金。“我们企业很乐意在居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让社区更温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安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杨生铭说。
“我们按地域和居民小区将社区分成若干网格,确定了76名网格员。通过摸排走访,建立了助医、助学、助业等6大类需求清单,并整合辖区多家企业和单位力量,汇聚爱心,精准帮扶,力争在爱心救助和困难诉求之间搭建桥梁,让爱流转不息。”周明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