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2日
走近张载

孙巍

甲辰年夏日,一个细雨淅沥的早晨,终于有机会来到张载祠,走近仰慕已久的关学宗师张载。

很多年前读思想史,就知道宋代大儒张载,知道张载祠在眉县。之前,我一直主观地认为张载祠是坐落在秦岭山上,巍然屹立的样子。渐渐走近时,却发现其所在的横渠镇,距离渭河约5公里,距离秦岭还要稍远一点,地势平坦,确是一处宜耕宜读的好地方。

张载祠大门门楣不大,“张载祠”3个大字却苍劲有力。大门两边“三代可期,井田夙愿经时略;二铭如揭,俎豆能往阐道功”的楹联,是清朝状元、陕西名臣王杰为横渠书院所提,概括了张载的功绩和不平凡的一生。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张载出生于长安(今西安),其名源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一年,张载的父亲在今重庆涪陵知州任上病逝,15岁的张载和5岁的弟弟及母亲护送父亲灵柩北归。路途之中,一家侨居于眉县横渠,后索性在横渠镇安家。张载侍母教弟,耕读为生,所以后人称他为横渠先生。

张载38岁时赴汴京(今开封)应考,与苏轼苏辙兄弟、曾巩曾布兄弟、程颢程颐兄弟等同登进士,后被任命为祁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50岁时,在北宋时期政治家、陕西蓝田人吕大防的推荐下,张载被任命为崇文苑校书,随即因病回到横渠,隐居在南山脚下。他终日端坐在房间里,身边都是书籍,“俯而读,仰而思”,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他的志于道、精于思,从没有一刻停止。这期间,他整日讲学读书,对自己一生的学术成就进行了总结,写下了大量著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张载58岁那年带病再次应召入朝,不久,便辞职西归。同年12月,行至临潼馆驿,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张载,家贫无以为殓,在长安的学生集资买棺衣成殓,将遗体送归家中。

走进张载祠,青砖铺地,松柏掩映,以宋代为主、兼具明清风格的建筑古朴而有特色。坐北向南的院落,主体建筑以中轴线主干道依次排列,有献殿、东西厢房、后殿、学堂等建筑。室内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设张载生平、关学文化传承、张氏家风家训等主题展。

据讲解,张载祠的前身是‌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在此设馆兴教。

张载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崇寿院改名为横渠书院。元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建张载祠;元泰定三年(1326年),在张载祠内恢复横渠书院,形成“后祠前书院”的格局。张载祠现还存有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通,以及名人牌匾30余块,展示了张载及其关学思想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

在东西厢房之间主干道的两侧,对称立着两块碑,著名的《东铭》《西铭》就镌刻在上面。两块碑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承载着张载关学思想的精华。

张载最著名的文章是《正蒙》,共17篇。他对第17篇《乾称》特别满意,于是抄录下来贴在西面墙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另取名《订顽》。与之对应,在东墙上也贴了一段文字,取名《贬愚》。当时,大儒程颐来看张载,觉得这两篇文章很好,但名字有点偏激,两人一商量,便把西墙上贴的叫《西铭》,东墙上贴的称《东铭》。由此,《东铭》《西铭》成为北宋儒生关注的文章,其中《西铭》影响更大。

《西铭》全文虽不长,却为当时的人们构筑了一个精神家园,直到今天,这篇铭文仍然有着积极而丰富的意义。“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民百姓是我同胞,而万物皆与我为同类;“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即天下无论是衰老多病的人或有残疾的人、孤苦无依的人或鳏夫寡妇,都是我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这些话,贯穿着儒家的“仁”“孝”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理念。“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即后来人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说,张载的《西铭》所讲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载也正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躬身践行着自己的理念。张载的学说除了尊儒、重礼,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务实躬行。他希望用尧舜禹的治世经验来解决宋朝逐渐尖锐的社会矛盾,一向清贫的张载甚至和他的弟子合伙凑钱买来土地,在家乡实验“井田制”。张载的理念虽然过分崇古,有很大局限性,但务实躬行的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祠中一棵高9米多的张载手植柏,枝干盘若蛟龙,虽历经近千年仍焕发生机,也正如张载的学说思想不老,影响千年。

“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戒逐淫朋队伍;戒好鲜衣美食;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戒滥饮狂歌;戒早眠晏起;戒倚父兄势轻动打骂;戒喜行尖戳事;戒近暱婢子;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戒多谗言习市语。”“六有”“十戒”,体现着张载的学说重实践、重创造、重教育的理念,影响着一代代士人学子。

沿着主干步道,走进大殿。正中一尊张载塑像,正襟危坐,容貌端庄,气宇轩昂。两侧,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壁画,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张载的一生。

张载年轻时,刚刚崛起的西夏国屡屡犯边侵扰。21岁的张载写成《边议九条》,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今延安)的范仲淹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范仲淹很欣赏他的勇气,却劝说道:“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范仲淹认为,张载如果认真做学问,一定可成大器。于是劝他在儒学上下功夫。在范仲淹的鼓励下,张载投身学术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张载创立的关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身居江湖而心忧庙堂的范仲淹对张载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其对张载的影响正如《宋元学案》中所说:“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这种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下贫苦大众的福祉殚精竭虑的家国情怀,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家,是人生开始的地方。张载在《大学》注释中有言:“一国、一家、一身,皆在处其身。能处一身,则能处一家;能处一家,则能处一国;能处一国,则能处天下。心为身本,家为国本,国为天下本。”走近张载,体悟关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以丰厚自己的人生,并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继续传承下去。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