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2日
色染黄土地 墨浸高原情
——对话“延安 长安”作品展创作者徐华

徐华参展作品《山丹丹花开》。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周恒宇

“延安 长安——徐华中国画作品展”(以下简称“延安 长安”作品展)日前在延安博物馆展出。作为延安博物馆建成后的首个作品展,开展以来,该展览受到了艺术、文化、学术等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和广泛好评,吸引了众多观众。

近日,记者就“延安 长安”作品展的创作过程、理念表达等对创作者徐华进行了采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延安 长安”作品展。

徐华:此次展览由延安市委宣传部、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延安市文化馆、延安博物馆共同承办。展览以“延安 长安”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四大板块:春到延安(陕北篇)、江山为岳(华山篇)、与华相宜(花鸟篇)以及书画文献,展出了3年来以延安、华山为主要题材的山水和花鸟主题性国画写意作品150余幅。

希望通过展览,观众能感受到新时代的延安风貌以及华山生生不息的精神,看到大自然的深邃博大,窥见生命的绚丽美好,激发自身对历史文化、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

记者:本次展览关于延安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徐华:在展览的第一板块“春到延安”中,很多陕北元素的组合最具特色。比如,《圣地花开》《春山明丽》等作品,就是宝塔山与山丹丹花、燕子、山桃花等元素的相互组合。将陕北的山水和花鸟元素组合是众多作品中的一大特点,也体现了新时代延安的生态图景。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徐华:创新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中国画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审美体系和笔墨体系。传承是对传统技艺的学习与掌握,更是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领悟与传承。

中国画创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要敢于突破陈规,在意境、意趣、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方面展现时代性。

记者:在关于延安的作品创作过程中,您如何看待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如何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刻画时代主题?

徐华: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精神、刻画时代主题是画家综合能力的体现。这需要画家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以及创作前中后期的充分调研、探索思考、反思总结。

创作前,我先后前往延安13个县(市、区)的20多个村镇以及榆林,进行采风写生、搜集素材等工作,找寻有关延安、有关陕北的民俗、文艺等方面资料。这些都成为此次画展的宝贵素材库。《东方红》《爱心谷》等“春到延安”中的一系列作品,是我通过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的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感的作品。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中,我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将延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革命精神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力量,进而激发观众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