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文化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1日
“金鱼匠人”的美丽事业

本报通讯员 王三合

几方池塘,数尾金鱼,方寸天地间水光潋滟。

8月8日,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柳树村的金鱼养殖技艺传承所锦园内,随着“金鱼匠人”何雨洋把一勺勺饵料撒下,池塘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争相觅食。

1979年12月出生的何雨洋是土生土长的临潼人,也是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鱼养殖技艺的传承人。

金鱼作为观赏鱼类,在我国养殖历史悠久。“我家从高祖父那一代就开始饲养金鱼,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何雨洋介绍。

从小爱鱼的何雨洋经历和见证了西安本土金鱼养殖业的兴衰。西安本土金鱼品种虽然不多,但“王字虎头”“小尾鼠头皮球珍珠”“腰子水泡”“算盘眼”“蚕豆眼”5个品种在全国都叫得响。随着外来金鱼品种的冲击,很多中国传统金鱼品种在市场上已越来越少,除“蚕豆眼”外,西安5个本土金鱼品种已有4个难觅踪影。

“养殖金鱼非常辛苦,整个过程十分考验饲养者的经验、耐心和技术。”何雨洋介绍,从金鱼的选种、培育、产卵、孵化,到幼苗的护理,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的技术。

“这个金鱼品种叫‘五花皮球珍珠’,体态圆润、头小、端肩、凹眼、中尾的为最佳。在2010北京金鱼锦鲤大赛上,有人以10万元的价格拍下这种金鱼。那个品种叫‘蚕豆眼’,眼睛大而长,前大后小,中间略凹陷,形似蚕豆。‘蚕豆眼’金鱼是我们陕西特有的品种,是陕西金鱼的‘明信片’。”何雨洋说,想要培育出精品金鱼,水质、喂食等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要不断尝试和研究。

“要控制好水质,饵料要新鲜,水温要恒定。”何雨洋说,金鱼养殖技艺是祖祖辈辈的手艺,保护传承中国金鱼的“陕西名片”是他的责任。

秉持这个信念,何雨洋不仅保护恢复培育了“蚕豆眼”“红虎头”等70多个金鱼品种,还恢复了曾经消失的“蓝蛋球”“腰子水泡”等2个金鱼品种,定向培育了“蓝望天球”“云石望天球”“红白龙背”3个金鱼品种。

根据金鱼的品种和定向培育目标,何雨洋在容器的选择、饲料的荤素搭配等方面都有“绝技”。2018年4月,何雨洋的金鱼养殖技艺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何雨洋曾多次受邀前往北京、河北等金鱼产地交流学习。在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何雨洋特意带了4个品种进行展示,吸引众多观众观赏。

“文博会期间,60多人、10多家单位有强烈的订购意向。这几天,还有不少客商求购。”何雨洋说,他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金鱼的品种特色以及魅力。

为了将金鱼养殖技艺传承下去,何雨洋已经陆续带出了10余名徒弟。“我跟着何老师学习金鱼养殖5年多了。我在饲养金鱼中获得了更多的乐趣,也明白了用心和坚持的珍贵。”今年26岁的殷元说。

在何雨洋的金鱼养殖技艺传承所,金鱼刺绣、金鱼大铜锁、青花金鱼盘等400余件金鱼文玩品俨然让这里成了一座博物馆。“这个青花金鱼纹瓷碗的碗壁和碗底匀称地绘着5条金鱼,寓意‘金玉满堂’,代表着富贵、吉祥。”何雨洋说。

“从古到今,金鱼先后被赋予了‘吉’‘财’‘善’‘美’的寓意,是中国文化中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何雨洋说,结合金鱼养殖,他希望建成一个让大家全面了解、欣赏金鱼的场所,能更好地保护传承金鱼养殖的古法技艺。

“我希望金鱼这个‘水中牡丹’能更加绚丽地绽放,希望有更多人了解、欣赏它的风采。”谈及未来,何雨洋还想向一些村民提供鱼苗、传授养殖技术,助力陕西特色金鱼品种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