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8月15日,在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行者社区群星莱骊小区,网格员王瑞(左一)和党员志愿者检查楼房屋顶排水设施安全情况。 本报记者 屈荔鹏摄
本报记者 屈荔鹏 通讯员 王三合
“我的子女都在外地上班,有你们像家人一样经常来陪我聊天,还帮我解决水电问题,我很开心。”8月15日,西安市临潼区行者街道行者社区的网格员王瑞和志愿者走进群星莱骊小区蔡建华老人家,帮老人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让老人十分感动。
86岁的蔡建华是一位独居老人。最近一段时间,她的情绪很低落。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情况后,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随后,行者社区党总支召集党小组组长、党员中心户等人员多次到老人家中探访,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水电工志愿者还主动帮老人排查家中的安全隐患。社区的精准化服务,让老人脸上洋溢起笑容。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如何为社区的独居老人提供精准服务?
“我们动员辖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针对10个居民小区的独居、空巢老人,开展情况大摸底大排查大探访活动。”行者社区党总支书记赵斌介绍,通过排查,社区共梳理出空巢、独居老人17户。根据每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不同需求,社区建立了服务清单,对17户老人开展定期探访活动,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让“空巢”变“暖巢”。
前不久,行者社区骊景家城小区3号楼的管道破损、排水系统堵塞,导致楼道出现积水,居民对此意见很大。但由于资金短缺,维修的事一直拖着。
行者社区网格员张华丽在日常巡查中了解到该情况后,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社区党组织调查了解到资金不能到位的原因是“没有大修基金、其他楼业主不愿均摊费用”。搞清楚症结后,社区党总支先后7次召集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楼栋党小组组长、业主代表等人员协商,广泛征集民意,讨论维修方案与资金来源,最终确定了“物业牵头出资+业主均摊+爱心募捐”的资金筹措方案。
7月18日,小区里响起机器轰鸣声,更换管道、清理垃圾、重新铺设路面,维修工作井然有序地推进。7月31日,看着刚铺好的排水管道,小区居民朱向乙感叹:“现在,我们遇到的大事小情,网格员都能第一时间知道,社区也能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真是太方便、太暖心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及时化解群众身边“烦心事”,行者社区积极探索“网格+”新模式,将辖区10个小区划分为2个网格,配备2名文化程度高、能力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全科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让“小事不出格,难事不出社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用心守护邻里,提升群众安全感与幸福感。
“我们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组织协调的作用,坚持服务‘沉’下去、民情民意‘浮’上来的工作思路,引导鼓励网格员在每天深入小区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代办服务、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等工作,以人为本推动‘服务到格’,实现了问题矛盾‘由堵到疏’‘由被动应对向主动解决’的转变。”赵斌说。
据了解,按照属地管理、全域覆盖、规模适度、无缝衔接原则,行者街道共划分出24个网格,建立24个网格党支部,选出257个楼栋(村)党小组长、454个党员中心户,推动形成行者社区的“领航先锋党支部”特色品牌、石油生活城社区的“邻里话事”调解品牌、蓝光长岛社区的“一米阳光”服务品牌等一系列特色党建服务品牌。
行者街道还积极开展“签约共建搭桥梁,聚焦网格增实效”机关企事业单位进社区共建共治活动,提供常态化“微服务”,通过居民“点单”提需求、网格“接单”解难题,实现群众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矛盾有人调,走出一条“特色党群服务+暖心基层治理”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