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仵永杰
在山城紫阳,高低错落的房屋藏在陡坡深谷中。人们生活在大山的“褶皱”中,但并没有被群山消磨志气。长期以来,紫阳县数万名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及人脉等资源。
以此为契机,紫阳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归雁经济”,通过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办企业、兴产业、创事业,让一批能人贤才在家乡这片广袤天地中绽放光彩。
“归雁”回乡,如何才能站稳脚跟、留住人心?紫阳的探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要将“归雁经济”放在县域经济发展全局中通盘考量。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归雁”更多是依托地域特色带动产业发展。相关部门要提高县域开放发展水平,用好各类发展资源,找准返乡人员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加大关键企业招引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链完善和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要将“归雁经济”置于乡村振兴进程中总体推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相关部门要有效聚合“归雁”力量,围绕人才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创新人才工作方式。对于返乡入乡优秀民营企业家,优先考虑评选为先进典型、乡贤能人、智库专家和发展顾问。将年轻优秀返乡人员发展为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积极发掘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
最后,要将“归雁经济”与就业创业民生大计结合起来。一人创业,带动一方。返乡人员通过投入资金、兴建工厂,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与此相应,相关部门要帮助群众提升就业技能,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持续开展技能培训,破解劳动力留不住难题,不断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引回来,更要留得住。让“归雁”真真切切地回归家乡,要不断以乡愁为牵引,广泛宣传倡导在外人士“常回家看看”;要为返乡入乡人员搭建平台,做好相关技能培训,厚植成长土壤;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惠企利企的各类政策措施。我们期待,在众多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归雁”逐渐羽翼丰满,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