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张梅
“通过这次连线活动,我了解到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知道了科学家是怎么工作的,对海洋和气候有了更多认识。我要好好努力,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参加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403航次“船—岸连线”科普直播活动后,王天化小朋友表示。
7月20日,由新华网科普事业部、国际大洋发现计划中国办公室、西北大学博物馆、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陕西省古生物学会联合主办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403航次“船—岸连线”科普直播活动——“地球的年轮·气候的密码”在西北大学博物馆太白校区以线上线下形式举办,新华网同步进行直播,在线观看超过150万人次。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东弗拉姆海峡东部的古气候和古海洋变化”。同济大学副教授肖文申担任本次直播活动主持人,带观众连线位于东弗拉姆海峡的“乔迪斯·决心号”船上的科学家。
据介绍,本航次工作海域位于格陵兰岛和斯瓦尔巴群岛之间的弗拉姆海峡东部一侧。弗拉姆海峡是连接北冰洋和全球海洋的唯一深海海峡,保留了受到北极圈冰盖、海冰及海洋环流影响的沉积层。通过在该海域的钻探,研究人员将揭示过去几百万年间冰盖、海冰及海洋环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并提高未来气候与冰盖、海冰变化预测模型的精确度。
在当天的连线活动中,参与本航次科考任务的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焱光、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仲义介绍了本航次科研任务的具体工作情况,并走上钻井平台,现场讲解钻探工作机制及使用工具,还带领观众“走进”地化实验室和古地磁实验室,了解包括沉积物游离气体分析设备、水化学分析设备、有机碳氮分析设备等一系列高精尖设备和实验目的,以及科考船上的生活区域。在互动问答时间,他们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据了解,我国自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已有上百位科学家先后参加IODP航次,与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科学家共同完成各个航次的钻探任务,并在科考过程中持续参与科普活动,助力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