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讯 (记者 周恒宇)7月26日,记者从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获悉:日前,该单位与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联合开发的杨家岭革命旧址数字孪生预防性保护系统安装完毕,开始上线运行。
据了解,该系统运用先进的数字孪生技术,对杨家岭革命旧址进行三维建模,构建与现实世界一一对应的虚拟空间,利用数字孪生虚实交融、实时交互的特点,结合物联网、北斗技术和数据融合手段,实现了对革命旧址变化的可监测、风险的可预报、险情的可预控和保护的早预警。
“我们通过该系统对建筑物墙体倾斜、建筑沉降、周边山体滑坡、降雨量、温湿度及土壤水分含量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能够感知革命旧址的物理状态,并进行诊断和预测,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主任侯振龙介绍。
该系统上线是杨家岭革命旧址保护工作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有益探索。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预防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革命旧址损害,还能为科研人员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为延安其他革命旧址的保护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同时,杨家岭革命旧址管理处与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合作,为革命旧址保护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力量,成为革命文物赋能高校“大思政课”的创新典范。在此次实践中,共同参与研发该系统的高校师生加深了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理解,自身的思政素养得到了提升。双方表示,将继续携手前行,对该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和升级,探索更多革命文物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