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霍海澎 通讯员 王亚飞
7月25日早,位于榆林市榆阳区的中铁十五局集团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靖神铁路运输处运用车间内,王惠惠、李映潼师徒就开始“互怼”。
“防护马甲穿好了吗?防护手套拿了吗?检查锤带了吗?”王惠惠问李映潼。“‘司机手账’带了吗?机车钥匙带了吗?”李映潼反问王惠惠。
在互相盯着将装备准备齐全后,两人登上一辆机车检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靖神铁路运输处,王惠惠、李映潼是出了名的犟师徒。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丝毫不给对方面子,非要把事情说清理顺。
王惠惠在机车司机的岗位上已经干了10多年,经验丰富,做事严谨细致。李映潼虽是新手,但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
2022年,李映潼成为王惠惠的徒弟。但他很不适应这位师傅,最主要的是觉得王惠惠太犟太唠叨。对工作中的小事情,王惠惠经常反复叮嘱,不厌其烦。“我觉得自己又不是小孩子,行车的基本知识我都学过,有啥复杂的!”李映潼说。
在一次机车整备作业中,王惠惠发现一辆机车的车钩中心水平线发生错位,就让李映潼去处理。李映潼直接伸出手要去调整钩位,却听见王惠惠一声大吼“停下”,吓得他赶紧住手。
“你不知道那是易窜动的地方?咋能直接处理?把手指卡住或者划伤了怎么办?”王惠惠脸色阴沉。李映潼这才反应过来,为自己的莽撞后怕,开始戴上了作业手套。
一天早晨,李映潼为了早点发车,在检查机车连挂部位时看了一眼,便匆匆上车向王惠惠报告。王惠惠不放心,对风压再次进行检查。当发现风压上升速度很慢时,王惠惠很快断定出,这是折角塞门未开到位。
在王惠惠的严格监督下,李映潼下车仔细对机车及机后3辆车进行检查,排除了故障。
“师傅,要不是你的唠叨,我今天就闯大祸了。我以后一定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李映潼说。此后,他再也不厌烦王惠惠的唠叨了。
渐渐地,李映潼也变得又犟又唠叨。即使对师傅王惠惠,只要发现有什么问题,他也会毫不留情指出来。
师徒二人不仅互相“找茬”,还互相“挖坑”。
一次,王惠惠上了机车,准备发车。李映潼在对线路进行最后的检查时,发现王惠惠的铁鞋还放在那里。他拎着铁鞋上了车,得意地朝王惠惠晃着说:“师傅,你咋把铁鞋都忘了。”王惠惠连声说:“哎呀,徒弟没白教,都学会认真检查了。”李映潼这才明白,师傅是故意把铁鞋落在那里考验他。
还有一次,王惠惠对李映潼说:“你看车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看一下轮对踏面的磨耗程度,到限或者剥离严重的话,咱们得更换。”“这有什么好看的,到限又能怎么样?”李映潼一边嘟囔着,一边下车去检查。
“轮对踏面都正常吧?”王惠惠问。“一切正常。”李映潼回答。
王惠惠立即板起脸:“第三轴右侧第二动轮有一处轮对踏面到限需要处理。我没有说,就是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个隐患。要记住,工作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一块小小不起眼的闸瓦,你知道它会产生多大的制动力吗?”
李映潼一脸得意地说:“师傅,你咋这么不信任自己的徒弟呢?我刚才已经发现并处理过了。”
在两人的犟与互相不断的唠叨中,他们驾驶的机车在运行中没有发生一次故障。
“机车如友,需细品其性。勤学不辍,方能独当一面。”每一次出行归来,王惠惠总不忘提醒李映潼总结得失,唠叨如影随形。
“多一句唠叨,或许就能避免一次事故。师傅时刻提醒我,工作无小事,安全大于天。”李映潼说,师傅的犟和唠叨,让他受益无穷。他会把这传统继承下来,教给他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