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7月4日,在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宏权影艺创新皮影团表演皮影戏《惩恶扬善小哪吒》。
薛宏权的皮影作品。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耿杨洋摄
锣鼓响动,光影之下,大千世界熙熙攘攘。有一门技艺,仅凭一张白布、两根竹竿,便可让“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戏。
千年灯影照秦东
7月4日下午,在渭南市华州皮影文化园,一堂传统皮影戏表演传习课正在进行。华县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华在演示皮影戏表演中板胡演奏的技巧。
伴着婉转动听的曲调,在灯光映照下,白色幕布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影人上下跳跃、左右腾挪、俯仰如神。
华县皮影戏起源于西汉,完善于隋唐,流传于宋元,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华县皮影戏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于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清二黄三秦腔,细腻不过碗碗腔。”谈到华县皮影戏的特殊之处,刘华介绍,“皮影戏按腔调不同,分为老腔和碗碗腔。华县皮影戏以细腻悠扬的碗碗腔为主,是陕西东路皮影戏的代表,其皮影造型生动,极具传统艺术美感。镂空与留实巧妙搭配、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染彩绚丽厚重,是华县皮影戏的艺术特色。”
刘华今年81岁,谈起皮影戏时兴致昂扬。15岁起学艺,他已与这项技艺相伴度过66个春秋。
“起初,华县皮影戏活跃在山塬地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常有皮影戏表演。”刘华告诉记者,搭台子的艺人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两张方桌九块板,七长八短几根椽,五页芦席绳一卷,放把镢头啥甭管。”这句顺口溜的意思是巷道、庭院、室内、室外,都可以搭台演出。皮影戏表演舞台一般由五人组成,俗称“五人忙”,包括签手、前声、上档、下档、后槽,五人各司其职,默契配合。
刘华年少时曾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戏剧班学习,懂乐识谱,是老一辈华县皮影戏表演者里唯一科班出身的下档演员。
“下档的主要任务是用板胡为表演配乐,需要与前声默契配合。下档指法灵活、手下利落,才能将音乐的韵味完整地表现出来。”刘华说。
刘华在演奏板胡时有自己的绝活。演出中如果意外断了一根琴弦,他能够不中断演出继续演奏,还能使台下观众毫无察觉。
眼前晃动的是光与影,耳边回响的是婉转戏腔。现在,刘华和同辈的老艺人每周坚持表演《十王庙》《火焰驹》《白玉钿》等皮影戏传统剧目。他们将坚守和热爱镌刻进光阴里,守护着共同的文化财富。
人物形象刻出来
如果说刘华代表的是华县皮影戏传统表演的“守望者”,那么,开发出独具匠心的制作技艺与创新演出的薛宏权,则是华县皮影戏新时代再出发的“领路人”。
华州皮影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以秦川牛牛皮为原料,经过刮、磨、刻、染、熨、缀等20多道工序,刻三四千刀才能做成。“其实,三四千刀只能做出最简单的皮影,很多精致复杂的形象需要倾注制作者更多的心血。”7月4日,听到薛宏权的介绍,记者更加震撼。
薛宏权介绍,华州皮影制作最具代表性的是“推皮运刀”的雕刻手法。刀子扎上去以后,拿刀的右手几乎就不动了,需要用左手的5个手指和手腕的劲儿转动牛皮。转的过程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停顿。这样才能保证作品整体光滑,没有刀茬。
如此用心,究竟能塑造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在雕刻过程中,我们首先会通过花纹和颜色把人物的主要特点确定下来。”薛宏权说,“华县皮影戏的人物形象和戏剧里面的人物形象非常接近,造型以侧面单目为主,鼻尖口小,秀婉妩媚。华州皮影以五官塑性格,平眉展现文人雅士的清秀文静,立眉突出武生将帅的英武强悍。忠正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观众一看就知道人物是忠是奸。”
一支笔、一把刻刀、一张牛皮、几种颜料,就是薛宏权的“法宝”。
“从牛皮选取到工具制作,从花纹雕刻到制作绘色,所有环节我们都要自己动手。可以说,在真正学会皮影制作之前,需要先成为一个成熟的木工和铁匠。”在交流中,薛宏权不断强调着系统性传承的重要性。“以前,皮影戏幕后用的是油灯,油灯一闪一闪,皮影就像有了呼吸,跟活了一样。遗憾的是,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做那种能演皮影戏的油灯了。因此,我要求现在的学员在所有制作环节亲力亲为。只有这样,皮影戏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薛宏权说。
演绎皮影新潮流
6月23日,渭南市华州区少华山国际皮影博览园里,一场独具特色的皮影戏《迈克尔·杰克逊》正在上演。幕布上,迈克尔·杰克逊跳起经典舞步,“机械舞”“太空步”等活灵活现。幕布后,表演者们娴熟地挥动着操纵杆。
华州创新皮影团团长骞玉龙2015年起跟随薛宏权学习皮影的制作和表演。他介绍,不同于传统皮影戏,于2016年首演的《迈克尔·杰克逊》在制作和表演上有许多创新之处。
“为了更好地演绎迈克尔·杰克逊最具特色的滑步、顶胯和提膝等动作,我们对皮影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多的关节分解,力求更贴近真人的骨骼关节。仅迈克尔·杰克逊的脚,我们就分解为踝关节、掌关节和脚尖三部分,用钢丝把脚掌和脚尖串联起来,使得舞步更加逼真自然。细节处理得更精巧,表演才会更生动。”骞玉龙说。
传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不能只守旧,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才能留住观众。
近年来,华州皮影艺术家们主动适应艺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创作出了卡通剧《鹤与龟》、芭蕾舞剧《白毛女》、现代皮影《迈克尔·杰克逊》等一系列新式皮影戏剧。
2023年6月,由薛宏权创作指导的皮影剧目《惩恶扬善小哪吒》首演。一个传统的神话故事与现代舞台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巧妙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在传统的皮影戏中,观众会看到每幕戏在过渡时更换布景的过程。《惩恶扬善小哪吒》采用了激光多媒体技术进行场景的转换,使每一幕转场可以做到像影视作品一样‘丝滑’,更贴近现代观众的观赏习惯。”薛宏权说。
近年来,以汪天稳、汪天喜、薛宏权3位皮影雕刻大师为代表的皮影制作队伍,设计推出皮影文创产品共计5大类48种,包括皮影首饰、皮影插屏、文房用具、摆件挂件、生活用具。
目前,华州区从事皮影制作和表演的文化传媒单位及协会组织有7家,皮影艺人(涵盖皮影表演者、雕刻者)分布在全区10个镇(街道),国家和省、市级传承人56人,从业人员约2000人。
华县皮影戏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产品。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了良性循环。
从田垄旁的露天广场,到精致的戏台剧场,老乡与游客笑聚幕布前,期待着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悉数亮相。人们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年轻人带着新品佳作轮番登场,把皮影故事继续讲下去。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耿杨洋采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