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9日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

苏芳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陕西实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生态保护,为高质量发展“守底线”。优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格局,不断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政策措施,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原则,逐步进行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国土是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陕西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巨大。要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并结合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布局,实现不同功能空间的优势互补。要聚焦区域性、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建立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的分区分类管控策略,因地制宜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的精细化管控。例如,针对秦岭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陕北风沙草滩生态脆弱区、黄河渭河沿线生态保护区等区域,陕西省分别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保护与系统治理工程等。

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陕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以生态本底和自然禀赋为基础,关注生态质量提升和生态风险应对,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其中,陕北要实施退化草原禁牧封育、种草改良等工程,关中和陕南要实施小流域建设和坡耕地综合整治。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提升监测信息化水平,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如咸阳市积极推动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建设,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涉气排污单位用电监控、煤矿企业污水排放视频监控等项目建设,推动执法监管向“人防+技防”转变。

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动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陕西发布《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若干措施》,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多方面对绿色低碳发展作出安排部署。要注重先立后破,深化重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近年来,陕西打造了苹果、茶叶、中药材等千亿级产业链,培育了渭北陕北苹果产业带、秦岭南北猕猴桃产业带、关中奶山羊产业带,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向更深领域、更高层次发展。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要加强科技支撑,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陕西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要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强化产品绿色设计,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并通过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有效带动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助力陕西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比如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交通装备,推动陕西低碳交通发展。

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渠道,为高质量发展“架桥梁”。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拓宽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渠道,将陕西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实现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生态产品内涵丰富、种类多样,在价值实现过程中普遍存在“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等问题。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建立一个信息畅通、市场开放、竞争有序的交易平台。要强化平台金融对接、担保服务等功能,促进资源投资与产权交易,破解社会资本“不好投”“不敢投”的难题。

积极探索生态惠民模式,推进生态产品服务共享。优良生态环境是陕西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把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要遵循“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理的生态税收和补贴,使生态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进行角色转换,不断提升生态产品和服务的效能。要结合陕西绿色低碳农业项目开发,培育绿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支持创建区域知名品牌,建立持续性的利益分享机制。如安康市的两山公司,通过规模化收储、专业化整合,将农用地、闲置农房、水域、森林等“沉睡”的资源盘活,实现了“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转变。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