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许艳峰(中)在农场的葡萄园为工人讲解葡萄如何正确抹芽定梢(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赵星瑞文/图
夏日,榆林市榆阳区许艳峰家庭农场生机勃勃,山地富硒谷子、葡萄、红薯等作物长势喜人。许艳峰家庭农场以其科学种植和精准调控的经营模式,实现了玉米和小杂粮稳生产、提单产。今年,许艳峰家庭农场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第五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6月25日,笔者专访了许艳峰,听他讲述农场经营的经验和做法。
问:我了解到,您本来是一名厨师。您是怎么想到返乡创业并建立家庭农场的?
答:我的家乡在榆阳区南部山区,那里受黄土高原地形限制,农业耕种机械化程度低。了解到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我感到农村发展潜力大,便毅然辞去厨师长一职回到家乡。
2017年,我成立了许艳峰家庭农场。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我意识到传统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便开始探索科学种植和精准调控的经营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家庭农场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种植的作物有玉米、高粱、葡萄、红薯等。
问:在科学种植方面,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答:在科学种植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我引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将漫灌改为滴灌,实现节约用水以及精准施肥。第二,注重土壤改良和肥料管理,通过科学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第三,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施肥、浇水等作业,确保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健康生长。
问:精准调控在您的家庭农场中是如何体现的?它对提高产量有何帮助?
答:精准调控主要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环境的精确控制上。我通过测土配方调节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养分平衡供应。这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我们还给农用拖拉机安装北斗导航,实现了自动驾驶和精准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问:在对接市场方面,您是如何将家庭农场的农产品销售出去的?
答:我们主要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我们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农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购买我们的农产品。线下,我们积极与当地的超市、农贸市场合作,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还与一些餐饮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问: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您认为家庭农场在推动新型农业和乡村振兴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答:我认为,家庭农场是推动新型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首先,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具有经营灵活、管理精细的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其次,家庭农场注重科学种植和精准调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后,家庭农场的发展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接下来,我将不遗余力地经营好农场,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