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孙丹
“一碗米皮看起来不复杂,但里边的学问很大。我要用一辈子做好一碗米皮。”6月17日,秦镇米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郭天祥说。
15岁起跟随家人学习米皮制作,多年来,郭天祥不断精进手艺、优化调料配方。踏实用心,让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2004年,在秦镇还没有商户注册品牌商标时,郭天祥就申请注册了“秦镇郭家”商标。作为户县秦镇凉皮协会会长,多年来,他带领协会成员多次参加非遗展览活动,让秦镇米皮获得了更多认可。2009年,他被评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当好带头人并不简单,郭天祥也有犯愁的时候。
“经常能发现很多店打着‘正宗秦镇凉皮’的招牌,味道却和‘正宗’相差万里。这样一来,秦镇米皮的口碑很容易被搞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他编撰《秦镇凉皮制作技能培训教材》,促进秦镇米皮制作技艺标准化、规模化和培训事项规范化。如今,秦镇米皮这一特色小吃走出了西安,走出了陕西,甚至走出了中国,这是郭天祥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