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 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 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25日
加快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席晨

访谈嘉宾:

武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罗曦

武功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主任 王雷

问:在县域电商、跨境电商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出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电商发展之路,武功县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罗曦:一是找准定位。立足区位交通优势,按照“立足陕西、辐射西北、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思路,打响“中华农都·电商新城”金字招牌,引导以西部地区为主的全国各地网货乃至中亚网货向武功聚集、为武功所用。二是强化保障。把电商作为全县“首位产业”,创新建立“四个一”服务机制,制定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一揽子”政策,每年由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招引培育西域美农、陕西京东等电商企业390余家,培育电商产品品牌100多个。三是畅通物流。招引“三通一达”等40多家物流公司落户,建成镇村电商服务站115个、综合服务社40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包裹寄送县城、镇村双向“半日达”。全县日均发货量20万单,高峰期可达30万单。四是搭好平台。围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电商产业新业态,以省高新区电商产业园为核心,建成西北电子商务大厦,搭建产业地图、甄选商城、大数据中心等平台,高水平建设西北电商特色小镇。

问:未来,武功县如何在转型升级中大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助力更多优质商品“扬帆出海”,打造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县域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新高地?

罗曦:武功县将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机遇,聚力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新高地,加速实现“买全国·卖全球”。一是畅通“走出去”通道。深化与中欧班列(西安)、西安港口岸平台、杨凌自贸片区的合作,打造智能化集拼集运系统,创新发运模式,提升物流效率;大力推动县级公共海外仓建设,支持县内企业共建海外仓和物流处理中心,助力跨境电商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引进来”步伐。坚持“一事一议”,加快落地与欧洲易时购集团签订的《跨境电商合作备忘录》;投用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跨境电商孵化展示中心,创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更好吸引跨境物流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和服务平台落地。三是打造“留得下”生态。优化跨境电商服务政策,加大金融服务跨境电商发展支持力度,完善从企业注册到货品出关“一站式”服务保障体系;深耕全国选品,鼓励内贸企业和“老字号”“非遗”等企业“定制”出口产品,不断丰富跨境电商产品。

问:当前,武功县跨境电商发展规模如何?

王雷:近年来,我们将电商产业列为县域经济“首位产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部署,推动电商产业从国内电商向“丝路电商”“跨境电商”转型发展;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电商优势,促进县域内工业企业、传统商贸企业及有条件的涉农企业转型发展。目前,武功县已培育形成武功汇智拓创、陕西兄弟农林、陕西美农等跨境电商企业,带动陕西昂煦生物、米豆儿瓜子、金德管业等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将国内的家具、家电、家纺等轻工产品以及武功县的优质工业品、特色手工艺品、生物提纯产品等销售出口。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墨西哥、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问:在促进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做优跨境电商发展生态方面,武功县推出了哪些政策举措?

王雷:今年以来,我们抢抓机遇、立足实际,主要从4个方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以创建跨境电商产业园为契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跨境电商培训,助推县内各类经营主体开辟跨境电商新赛道。截至目前,陕西美农、陕西兄弟农林、陕西初农、北漠果业等传统电商企业已先行先试,率先开展跨境业务。二是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外出学习,了解发展现状,拓宽发展思路,加深多层次、多维度合作。三是加快完善武功县跨境电商孵化展示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功能,为来武创业个体团队、传统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注册报关、快递物流、金融支持、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做优发展生态,形成产业联动集群发展。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委、县政府专门出台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和支持办法,鼓励支持企业来武投资兴业,同时税务、司法、安监、市场监管、金融等职能部门针对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出台行业政策和惠企办事流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