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社会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11日
噪声污染治理难在何处?

田熠辉作

西部法制报记者 高虎

生活中,如何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屡屡成为热议的话题。

“我们现在在屋里说话、走路都尽量小声,就怕吵到孩子。”5月26日,家住西安市汉城南路西钞广场某小区的刘女士说,孩子考前压力大,外界声音稍微大一点儿,都可能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为此,刘女士跟楼上楼下的邻居打了招呼,避免发出噪声。邻居都非常理解,也很配合。但因为小区临街,车水马龙的喧哗声让刘女士略显无奈。

噪声污染防治事关百姓生活质量,是百姓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

午休时,附近工地机器的轰鸣声;工作时,楼下此起彼伏的广场舞音乐;深夜,机动车的“炸街”声……日常生活中的噪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不仅影响了正常生活,还危害身心健康。

困局 噪声污染屡禁不绝

“警察来了,声音小了。警察走了,又开始了。”5月27日,租住在西安市草场坡附近一栋老式单元楼内的张楠(化名)无奈地说,由于楼下就是夜市,她经常在深夜被惊醒。张楠曾试着和楼下店铺的经营者商谈噪声扰民的事,也试着报警解决,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对于店家而言,深夜的噪声更多是食客造成的,店家劝阻的作用不会太大。至于报警处理,大多也是警察在现场时有所收敛,但也不可能让警察一直待着不走呀。”张楠说。

居民对噪声的投诉大部分在夜间。民警第一时间出警,如果没有噪声检测设备,无法现场检测噪声值,处理办法多是以说服教育、劝告为主。噪声污染主要集中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部分居民在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时,使用音响器材音量过大、超出规定时段。居民住宅区安装的水泵、变压器等公用设施设备也会产生噪声。

邻里间因为噪声发生纠纷也屡见不鲜。最近,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的白女士就被邻居装修时发出的电钻声折磨得苦不堪言。“虽然晚上不施工、周末施工避开了午休时间,但其他时间的装修声,让我想利用周末在家休息成为一种奢望。”白女士说。

5月27日,家住西安市新城区某街道的张先生表示,楼上邻居家的孩子半夜跑步、扔玩具,经常惊扰到家人,他甚至想买个震楼器予以“反击”。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李永辉认为,噪声源分散多发,是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监测困难的重要原因。如装修噪声、娱乐噪声、宠物噪声等,很难监测和判断是否超标。

“居民因家庭娱乐活动产生的噪声,可能等不到监测机构去监测,就已经停止了。”李永辉说,使用震楼器“以噪制噪”,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面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李永辉建议,可以与发出噪声的单位、个人和公共场所管理者进行协商,或向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社区等反映情况,也可以向城管、环保等部门投诉,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以上途径均无法解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侵权人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李永辉说。

破局 下硬茬直击投诉热点

今年6月至7月,省生态环境厅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相关部门将围绕噪声类投诉等问题,加大对建筑工地夜间施工、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检查频次,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守法意识。

“这几年,噪声问题确实少了很多,也经常能看到一些禁止噪声扰民的宣传。”5月26日,在西安市环城公园散步的李大爷说,现在人们对噪声污染的危害性都比较重视,尽量避免影响别人。

据统计,2022年,陕西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和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8%、90.3%,均进入全国前十,高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平均水平。2022年,西安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也均进入全国前十。

5月27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张彤表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陕西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法规的出台,政府对噪声的治理越来越精细化。西安市噪声污染的投诉渠道主要以市民服务热线“12345”和各类网络投诉平台为主,公安“110”、城管“122”等平台也积极受理市民对噪声污染的投诉。

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中,会对儿童的学习、成年人的工作效率、公众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噪声污染的管理和执法具有一定特殊性,工业企业的噪声污染防治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监督管理,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由地方政府指定部门监督管理,涉及环保、公安、城管、房产管理等多部门,各地情况不太一样。

对此,省生态环境厅科学谋划、统筹安排,会同省委文明办、省发展和改革委等1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陕西省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统筹谋划“十四五”后期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构建噪声污染防治框架体系;结合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特点,从源头规划到末端治理、从控制增量到削减存量,多措并举,明确管控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实施源头预防、传输管控、受体保护全过程监管。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西安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等部门印发《西安市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方案》和《西安市夜间建筑施工噪声联合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方案》。2022年,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印发《西安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将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2023年“八个方面”重点工作考核体系,这也是全国地市级第一个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办法。2023年4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单位启动《西安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修订工作,并提请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将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纳入2024年立法计划。

此外,省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机场噪声污染防控、把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噪声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等治理工作。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了噪声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安康市生态环境局联合18个部门印发了《安康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5年)》,确保到2025年安康市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85%。

西安市以噪声突出问题为导向,持续推进噪声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西安浐灞国际港按照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工作要求,开展了“噪声地图”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噪声监测+预警预测+精准管控”全闭环工作机制。这将有效提升西安市噪声管理工作基础和智慧化监管能力。

解局 法律监管不可缺失

2023年,最高检聚焦噪声污染问题,部署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各级检察机关针对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领域噪声污染问题,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40余件,主要涉及机动车“炸街”、广场舞扰民、夜间违规施工等。

“随着噪声污染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噪声污染治理变得越来越精细化。”5月26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宋晶晶指着华清广场南侧的一块空地说,“2年前,这里还是建筑工地,我们拿着设备采集过这里的噪声值。从23时到次日7时,工地噪声值均高于80分贝,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休息。”

2022年10月,碑林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监督职责、汇总各平台近年来噪声投诉时发现,华清广场南侧建筑工地存在夜间施工情况,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和高校学生的休息。

2022年11月8日,碑林区人民检察院根据《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规则》对华清广场南侧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问题予以立案,并开展现场调查。宋晶晶和同事在取证时发现,涉案建筑工地在22时30分至次日2时进行夜间施工、有车辆进出,噪声大且持续时间长。同年11月14日,碑林区人民检察院与西安市相关环保部门召开会议,深入了解噪声污染情况。

碑林区地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涉案建筑工地和周边居民楼相距较近,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噪声对群众生活造成了影响。由于西安市交通管制,大型运输车在每日22时至次日7时才可进入碑林区,涉案建筑工地的建筑垃圾清运、建材设备装卸等作业只能在夜间进行。夜间作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影响了周边群众的休息。

2022年11月16日,碑林区人民检察院制发检察建议。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碑林分局收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督促涉案建筑工地设置隔音棚等降噪设施;加强对工地人员和车辆的管理,要求车辆进出工地禁止鸣笛;做好投诉处理和政策宣传工作,对群众投诉及时核实相关情况、按时回复,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谅解,尽最大努力为群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为更好地防治噪声污染,省生态环境厅以强化交通运输规划控制、优化噪声敏感建筑物建设布局、落实工业噪声过程控制、完善社区邻里噪声管控等为重要抓手,通过送法入户等方式,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宣传。

“噪声污染防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陕西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作用,邀请志愿者参与辅助相关案件办理,切实提升噪声污染类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省检察院生态环境第八检察部主任王洋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