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孙亚婷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玉始终情有独钟。在历史的长河中,玉被赋予了许多人格化的寓意。在古人看来,玉石温润晶莹、纯洁坚韧的特性与理想的人格品质相一致,是君子德行的载体和象征。
君子修身当如玉,洁身自好,不论身处何境,都应保持自己的本性,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利欲熏染。正如成敬的一生那样,他年轻时高中进士,后来遭到牵连,被处宫刑。但他为官做人初心不改,兢兢业业,不揽权、不贪财,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君子风范。
君子当砥砺前行,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格。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治玉与君子修身的道理是一样的。《贞观政要》有载:“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一件上乘玉器,除了本身优秀的品质外,离不开良工巧匠的丰富想象和精湛技艺,君子品行的修炼也是切、磋、琢、磨的过程。
君子当温润有礼,宽容待人,谦逊恭顺。玉的光泽柔美而不刺眼,质地温润而内敛。古人以此寓意君子的人格和风范,要像玉一样至善至美,不飞扬跋扈,不自以为是,始终保持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不断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规范。
修身养性的追求从来不会过时,道德品行的涵养是每个人应该坚持的原则。人们可以以玉为师,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反思和躬身践行来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如玉般温润、纯净的“现代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