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李旭佳
陕西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打造现代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有天然优势。但个别“链主”企业在考虑:当地配套服务能否保障?好政策能不能落地?产业链能否稳定运行?
这些都考验着当地政府。
产业集群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具有集聚效应、协同效应和创新效应。打造产业集群,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基础。只有了解企业需求,将资源向项目靠拢、政策向项目倾斜,让“链主”企业稳得住,产业集群才能“扎得深”“稳得住”“搬不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榆林始终“走在前、作示范”。为了打造好现代能源万亿级产业集群,榆林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榆林市以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构建“50+”营商环境突破年政策体系,在大厅之外无审批、全程代办制、“红蓝章”审批、营商环境“体验官”、最多查一次制度、国企民企一视同仁6个方面寻求突破,让服务真正走在企业需求前。
护航产业集群,营商环境要“精准滴灌”。正如榆林市委书记张晓光在榆林—长三角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交流座谈会上所说,这些年,榆林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土地供应、电力保障、融资服务、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全力打造全国同类型地区投资洼地。
只有优化营商环境,放大产业集群优势,共筑招商引资“强磁场”,才能吸引更多“链主”企业。此外,优化营商环境要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产业资源,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