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文化遗产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4日
汉调二黄

汉调二黄又称陕二黄、山二黄,是陕西第二大剧种,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民歌,吸收了昆曲、吹腔、高拨子等的特点,融合了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

汉调二黄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就流传着1200多个,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西皮用于表现愉快、爽朗的情绪和场面,二黄用于表现悲哀、肃穆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表演者根据剧情需要交替使用两种唱腔。伴奏乐队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笛子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锣等乐器。

2006年,汉调二黄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报记者 董剑南整理)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