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汉调二黄又称陕二黄、山二黄,是陕西第二大剧种,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民歌,吸收了昆曲、吹腔、高拨子等的特点,融合了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
汉调二黄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就流传着1200多个,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西皮用于表现愉快、爽朗的情绪和场面,二黄用于表现悲哀、肃穆的情绪和场面。演唱中,表演者根据剧情需要交替使用两种唱腔。伴奏乐队文场使用胡琴、二胡、月琴、三弦、唢呐、笛子等乐器,武场则使用牙板、梆子、暴鼓、锣等乐器。
2006年,汉调二黄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报记者 董剑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