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赵杨博
近日,在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身着汉服的青年男女在“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的倡议书上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高额彩礼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意味着很大的经济压力。文明婚嫁,从我做起。”刚刚签完名的梁婷说。
近年来,铜川市聚焦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阵地资源创办了“宜民讲习所”,广泛吸纳驻村干部、技术能人、民间艺人成立文明实践宣讲队伍,组织拍摄《嫁妆》《说说咱老百姓的心里话》《双娃的婚事》等多部反映农村新风的微剧、微电影,用生动的故事讲述移风易俗的大主题。
印台区印台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每个月都邀请理论宣讲员走进村庄、走上讲台,以宣讲会、地头会、板凳会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优秀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内容。
今年4月,铜川市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的通知》,督促指导全市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普法教育等宣传引导工作。铜川各地结合实际,开展多形式倡导文明婚俗活动。
5月12日,在铜川市新区,一辆正在行驶的“公交婚车”引人注目。这辆流动的“幸福驿站”见证了新人的甜蜜爱情。“我们结婚啦”等喜庆的字样点缀在车身上,营造出幸福温馨的氛围。车内,新郎、新娘和亲友一起唱歌、玩游戏。婚车路过公交站牌,新郎新娘撒糖,候车乘客纷纷送上祝福,并和公交车合影留念。
“我们谈恋爱的时候经常坐公交车。公交车见证了我们的爱情。我想要一个与众不同的婚礼,做个‘低碳新娘’。”新娘张晨玥说。得知她的想法后,新郎高佳仁特别支持,“新能源公交车当婚车,既低碳又环保。车辆超大的空间可让众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也让接亲过程更有仪式感。”
婚礼定制公交服务是铜川市在常规公交运营的基础上,拓宽服务领域的一项举措。根据新人的不同需求,该项服务提供专属婚车定制、巡游线路定制,不仅低碳环保、创意十足,还经济实惠。
“你们宣传得真及时!现在,儿子娶媳妇彩礼太高了,还要房要车,压得人喘不过气。回去之后,我们也要大力宣传新政策,让身边的年轻人不再被高价彩礼所困扰。”近日,在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王益区法院干警向群众开展涉彩礼纠纷普法宣传,引发现场群众的共鸣。
今年以来,铜川两级法院把加大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作为宣传工作重点,加强婚姻家事纠纷诉源治理,通过以案说法等形式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拒绝攀比之风。
“每户每事不超过20桌,每桌餐费控制在300元到380元之间……”在宜君县棋盘镇马庄村,多功能大厅外墙上写着在此办理红白喜事的各项标准。作为宜君县首个村级多功能大厅,这间300余平方米的房子,见证了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营造婚丧嫁娶“喜事简办、丧事从俭”的新风尚。
2017年,马庄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投资建成集党员活动、群众办事和乡村舞台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厅。红白理事会规定,村民举办婚丧嫁娶宴席须提出申请,由红白理事会统一组织,统一烟酒礼品标准,党员干部带头组成志愿服务队义务来帮忙。这些举措实施后,平均为每户村民节省2000元到5000元。
树立文明乡风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群众自觉践行。近年来,铜川市在全市359个行政村逐步建立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一约四会”,将村庄清洁、移风易俗、和谐善治等方面的内容写入村规民约,把德高望重、公道正派、敢说“硬话”、善于奉献的乡贤能人吸纳到“四会”中,充分发挥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提升的作用,倡行文明乡风。
文明植阡陌,新风沐乡野。目前,铜川市正多管齐下,引导人们积极拥抱新婚俗,开启幸福生活。文明新风正徐徐吹拂铜川的城乡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