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李静茹
手上的功夫,可以达到怎样的境界?
一件精妙绝伦的非遗作品,究竟凝结着多少智慧与心血?
非遗传承人既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想要练就拿得出手的绝活儿,并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需要倾注持久的专注、努力、耐心。这样的劳动无疑是繁复而辛苦的。但是,通过双手创造美好,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十足的幸福。
人们常说,剪纸技艺需要“巧功夫”,也需要“苦功夫”,陇县染色剪纸传承人尹芳芳从这种“苦功夫”里体会到的却是满满的幸福。她说:“我最自豪的事,就是坚持制作陇县染色剪纸。看到人们喜欢我的作品,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77岁的兰德祥既是木匠,又是陇县染色剪纸非遗传承人。靠着双手,他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用兰德祥的话说:“做剪纸让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遗已经逐渐融入现代生活。许多设计师将非遗元素运用到家居装饰、礼品包装、服装设计等领域,为现代生活增添了别具一格的美感。此外,一些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将非遗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多地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非遗,衍生出更多“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旅游”产品。
从小众到大众,从匠心“守”艺到活态传承,越来越多的“非遗+”赋能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让非遗找到了“新生”的密码,焕发出新的魅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有了更多的可能,非遗传承人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