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李静茹
5月19日,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尹芳芳家的炕上铺满了陇县染色剪纸的成品和半成品。
“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会制作陇县染色剪纸。小时候,我非常喜欢坐在炕边看他们剪纸。一来二去,我就有了想要试试的念头。”尹芳芳说。
在家里人的影响下,尹芳芳10多岁便开始学习这门技艺。起初,由于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既担心尹芳芳浪费纸,又怕她在刻纸样时把手划破,不支持她学艺。但怀着对陇县染色剪纸的热爱,尹芳芳从未放弃。
“那时候,父母白天去地里干活,我就在家悄悄刻、悄悄染。经过长时间练习,我终于能做出剪纸,家里人才同意我继续学。”尹芳芳说。这一做,就是40多年。尹芳芳说:“我就是喜欢做这个。”
“比起刻、染的难度,更难的是创作。想要创作一幅好作品,需要付出很大精力。”尹芳芳告诉记者,陇县染色剪纸可以融入飞鸟走兽、风景建筑、民俗文化等多种元素,她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好几年构思,反复修改才制作完成的。
由于长时间进行精细工作,尹芳芳的眼睛变得模糊,视力大不如前。她的手指也因为过度使用患上了腱鞘炎,并做了手术,但她依然没有放弃。
她放不下手中的刻刀。
尹芳芳家中立柜的镜子上贴着几张剪纸艺术培训班的集体照。照片中的尹芳芳,脸上挂着开心的笑容。“县上经常组织剪纸艺人培训,邀请很多专家给我们讲课,还发放大量的纸张让我们练习。对我来说,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尹芳芳说。
尹芳芳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一张张普通的纸,经过尹芳芳的精心创作,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她还利用闲暇时间,为小朋友教剪纸,让更多人了解剪纸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担当。
“身为非遗传承人,我深知责任重大。我会把陇县染色剪纸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喜欢陇县染色剪纸。”尹芳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