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朱鸿亮 周可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陕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以西安为中心集聚了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通过创新持续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向更高端、更绿色、更智能方向发展,既是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路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要求必须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生产效率、管理效能和产品质量,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诸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它们是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也是应对全球经济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既要有规模的扩张,也要有结构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陕西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的一项新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陕西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发挥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陕西不仅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和向西开放的前沿,正在以更大力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努力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陕西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为发展旅游经济和文创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陕西要以其独特的区位和历史文化优势,连接东西部、沟通南北方,吸引国内外投资,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广阔空间。
发挥教育和产业优势。陕西是科教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综合实力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创新人才济济,有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示范区和大学科技园区;高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实力雄厚,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陕西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也使得陕西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为代表的教育科技创新高地,培育了大批高科技人才,为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挥政策和环境优势。陕西的政策支持和环境建设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近年来,陕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举措,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以“三项改革”为切口,持续放大秦创原建设效能,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政策护航更加有力,转化通道更加顺畅,实施成效更加凸显,转化模式更加有效;以“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为牵引,支持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孵化培育体系不断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型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成果转化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陕西要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深入探索科学前沿问题,加大应用研究的力度和成果转化运用,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体系,并借助“一带一路”的具体实践,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共享,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形成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要根据资源优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同时,要高度关注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升级,带动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融合,构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业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绿色的产业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绿色化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最富前景的发展领域之一。伴随越来越多具有原创性、颠覆性、前沿性绿色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绿色科技创新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绿色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强化绿色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深度,紧紧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发展方式创新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陕西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健康发展,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向“新”而行,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