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读书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5日
感受家风的力量
——读《三苏家风》有感

杨舟平

《三苏家风》一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刘小川、刘寅父子,四川眉山人。

刘小川认为,苏轼的价值观是在他的出生地——眉山形成的。我认为苏轼的政绩观则是在他的初仕地——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形成的。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成熟地应该是黄州。

《三苏家风》一书熔“史实、诗情、哲思”于一炉,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三苏家族四代人的成长故事,浓墨重彩地展现了苏东坡从风华正茂的少年到文采飞扬的青年的成长历程,让读者看到了苏轼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立体化呈现“三苏家风”故事。

全书以苏东坡在家乡眉山先后生活近26年的历程为主线,对三苏的家风故事进行深度追溯,穿透历史迷雾,为读者揭开三苏家庭的神秘面纱,带领读者从源头上把握苏东坡的精神根脉。三苏的家风、学风、文风,气贯长虹。本书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南。

眉山孕育的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被世人称为“三苏”,占据“唐宋八大家”三席,其中尤以苏东坡成就卓越,可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词客自然指三苏父子,词作水平都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分别代表唐宋散文的高峰。三苏的人格和风骨跨越千年、泽被后世。这些都与苏氏一家良好的家风密不可分。

苏东坡有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宦海沉浮40余年,颠沛流离,但他却一步一景,活得潇洒自适,无论坦途还是低谷。苏东坡有如此境界、胸怀、格局,我们通过寻找他的精神源头,发现赓续“三苏家风”不变的魂脉,不是贴在墙上的陈规戒律,而是温情脉脉的情感力量。它是苏轼祖父苏序“仗义疏财、救人危难”的仁慈达观,是“忆弟泪如云不散”的手足情深,是“奋厉有当世志”的满腔爱国热血,是孝慈仁爱、公正清廉、非义不取、心系苍生的良好家风。“三苏家风”,概括起来就是“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

苏东坡经历了人生苦难,依然不改初衷,不吸取“教训”,依然“奋厉当世”,想让人世间变得美好。他分得清善恶、正邪、是非,不畏权贵,常怀悲悯与良知。

苏轼一生波澜壮阔,做人、做事、做官始终如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于眉山,与他的母亲程夫人贤淑慈爱、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苏轼的三个儿子都谨遵苏家“读书正业”家教,大儿子苏迈、二儿子苏迨都是进士出身,三儿子苏过举人出身,三个儿子做官、做人有口皆碑,保持了良好的家风。苏轼一生对父亲、对弟弟、对妻子、对三个儿子都尽到了一个儒家士子传统意义上的好儿子、好兄长、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传承“三苏家风”,弘扬三苏文化,能够培养人们的浩然正气。三苏良好的家风、学风深深影响着眉山人。据载,仅两宋时期就出现“八百进士”的眉山群体进士现象,让眉山因此成为进士之乡。在宋朝,眉山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但进士出身的人很多,可以说是独特历史现象。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家风的力量》。文中谈及我对家风的看法,也分享了我个人的家风故事。我觉得家风就是门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气质、修养。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精神长相,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无形却又无处不在的价值准则。好家风一代代传递,家训一辈辈谨记,家规一世世遵循,家教一天天严格,如此“润物细无声”般地培育、践行,这个家、这个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就会兴旺。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