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生态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4日
筑牢地质灾害防线 守护一方平安

紫阳县城关镇钟鼓湾地质灾害“风险区”监测预警示范项目。 本报通讯员 张朝琴摄

本报记者 李欣泽

随着汛期的到来,地质灾害防控尤为重要。近年来,陕西紧盯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点,压实各方责任,强化监测预警,抓实抓细“发现隐患、监测隐患、发出预警、果断撤离”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在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有效应对25轮区域降雨,高效处置灾情险情55起,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5起,避免人员伤亡212人,避免经济损失178.7万元。全省地质灾害成功预报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防在灾害发生前

安康是陕西乃至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高发区域,地质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63.91%,防灾减灾任务艰巨。

“我们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应用为基础,以高质量实施好治理和监测预警项目为抓手,进一步筑牢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防线,着力构建联动防御体系和源头防控体系。”4月29日,安康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显放说。

为从源头防控灾害的发生,安康全面部署地质灾害隐患点汛前排查、摸清隐患现状,及时调整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动态更新隐患点台账,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已完成“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建设工作,以及重点乡镇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工作。

同时,安康自然资源部门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建立预警预报会商机制,2086处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已有效运行;持续完善强降雨期间“喊醒”“叫应”机制,不断提升应急响应和紧急转移避险工作能力,确保信息及时传达到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明确隐患点、风险区和转移人员清单,严防因撤离不及时、应急避险回流造成人员伤亡,做到信息处置、预警响应、人员管控闭环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可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安康统筹管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严格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治理、监测预警项目的实施和竣工验收,并对交通沿线、景区、厂区等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因地制宜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文化旅游”项目,多渠道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逐步消除隐患威胁。

风险防控由点到面

近日,镇巴县长岭镇小长岭村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小长岭村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导致山体滑坡,隐患点出现严重险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接到险情报告后,小长岭村地质灾害防控指挥部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将滑坡险情向长岭镇政府及长岭镇自然资源所报告。同时,该村迅速组织人员、装备、物资赶赴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险情排查、紧急疏散、现场救援、交通管制以及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等应急抢险救援,通过发警报、鸣锣、吹口哨等方式,有序撤离群众。

这只是汉中开展地质灾害培训演练、提升防灾能力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提升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汉中市自然资源局按照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演练全覆盖的目标,建立了培训、演练任务台账和推进计划。截至目前,汉中共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2587场、避险演练2495场。

“汉中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建立‘一库两清单一体系’。截至目前,群测群防数据库全面更新,完善了4468个风险区避险人员清单、管控责任清单,构建了‘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4月28日,汉中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业务负责人说。

同时,汉中紧盯重点区域,全面排查隐患。今年以来,完成了39处遥感识别疑似地质灾害隐患图斑现场核查,核查确认地质灾害隐患10处,均已落实管控责任,并更新了隐患点群测群防网络,进一步落实防治责任和防范措施。

目前,汉中市自然资源部门已启动汛期24小时值守制度,组建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技术支撑、应急小组和专家组4支队伍,各项应急装备和物资已准备到位,全市901处监测点4253台设备在线率98.6%,已核查处置预警信息612条。

筑起“闭环式”安全防线

“今年,我们总结了全市近10年地质灾害‘零伤亡’经验,制定了地质灾害防范应对‘4+9+7’闭环管理工作流程,规范了降水前、中、后全过程地灾防范措施,将防灾措施梳理细化为3方面20条,实现分步防范、环环紧扣、相互衔接的防灾效果。”4月30日,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柴毅敏说。

地质灾害防治,重在防患于未然。降雨前,咸阳市县两级会根据降水预报信息,分层组织开展全域隐患排查,自然资源部门联合气象、应急等部门研判防灾形势,逐级上报准备情况。通过雨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排查,及早摸清防灾现状,研判发展趋势,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

降雨时,咸阳市自然资源局及时搜集掌握全市降水情况,对雨情进行联合会商,加密预警频次,将降雨时段、落区、量级与地质条件叠加计算,把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细到镇(街道)一级,并多渠道进行发布,第一时间叫应受威胁群众。同时,依据会商结果和预警结果,调整优化防范措施,督促市、县、镇、村、监测员(巡查员)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加密隐患巡查,全面掌控各类情况。

雨停后,针对地质灾害的滞后性,咸阳市自然资源局会组织县自然资源局、技术支撑单位、有关专家等,综合分析会商本轮防范工作整体态势,对降水集中区、受灾重点区等进行重点核查,对灾情险情进行技术认定。同时,持续开展风险隐患核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今年,咸阳在陕西率先完成了地质灾害风险区实地核查工作,共认定具备孕灾条件且有威胁对象风险区175个,制定了涵盖1421户7062人的转移避险清单,明确了撤离路线并编制了‘防抢撤’预案,守牢安全防线。”柴毅敏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