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副刊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09日
旋律植入思绪

肖云儒

在陕南民歌音乐会的现场,秦巴山地的民歌旋律植入了我的思绪,牵引着、裹挟着我,飞向那些很远又很近的地方。

好几十年里,我和陕南,或者确切地说,和陕南民歌,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60年前,我曾经去陕南采访,和汉中歌剧团创作演出的民间新歌剧《红梅岭》的剧作者裴斐、曲作者张予两位先生成为挚友。我为那个清新的歌剧写了长篇报道和评论,时任省作协主席的胡采先生也写了长篇文章,在中央和地方的报刊推荐,一时热传。

此刻,舞台上响起了《茶歌飘香》。它因《红梅岭》而成为经典曲目。几十年的记忆一下子被歌曲悠悠地挽了回来。

剧场里响起了紫阳民歌,那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权春国,怕已过古稀之年了吧,竟赫然立于歌队正中领唱。多年前与他初识时,他的一句自我介绍让人终生不忘。他说,我叫权春国,你若一时记不住这个名字,可以把我记成“全中国”,就再忘不了了!

演出的第二个节目,是紫阳张宣强作词的《汉水放船》。权春国和张宣强,还有安康、紫阳的许多老友老歌,我一个也没忘记。记得在紫阳任河的一叶扁舟上放歌,记得在岸边春国家的阳台上拉歌,记得在廊桥茶山上边采茶边唱。茶歌的浓香有了几十年岁月的浸泡,已经是入骨入心了,和这里的石板房一样,一层一层扎在山坡上了。

相隔多年之后,我重访镇巴,竟然与刘光朗重逢了。那晚,他没登台,毕竟已入耄耋之年。他是镇巴民歌几十年矢志不渝的整理者、演唱者、推广者、研究者,是货真价实的镇巴民歌代表人物。听说他身体不好,上次去镇巴我未敢惊动。正住院的他听说了,竟然扶杖来看我,为会老友,更是为了他和镇巴民歌的“心头大事”。他主编的《镇巴民歌曲谱集成》终于完成了,希望我为这部书题几句话,叮咛了又叮咛,说“这个大事”。“这个大事”我怎能推却,又怎么推却得了?我很快题写了三句话:“镇巴民歌世代打磨,镇巴民歌群山应和,镇巴民歌唱响中国。”此刻,长达750页、比砖头还厚的新书已经放在了我的案头,光朗的歌声时不时在书房回旋。

音乐真是神奇,一块土地、一首茶歌、一出戏、一个剧团、一批朋友,就那么随乐声种进了我的心田,不会忘却,且日胜一日地破土、长大、开花,开的是那种不败的花。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我和陕南民歌的缘分。陕南民歌是隐在我生命深处的兴奋点,更是我的生命和这块土地一种休戚相关的联系。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与这块土地、这片云层,更有一种“共振”。我是川北的广安人,祖籍在巴山南麓的华蓥山下,和汉中、安康只隔一道巴山梁梁。同一山系的语言、语音、语气,民歌、民风、民情,陕南和我的家乡简直有如一部大书的上、下册。不止在我的人生记忆中,更在我的基因记忆中,恐怕早就潜伏着这些山的旋律、水的流韵。

那晚,从陕南民歌音乐会现场回来,我久久不能入睡。音乐唤醒的故地故人故乐,一段一段像胶片一样从心上拉过去。今天的我们和过去的我们,山那边的生活和山这边的艺术,就这样剪辑到一起。

不像陕北民歌表达生命在高原上的呐喊和滚动,陕南民歌更多的是那种清新巧思中的音乐铺陈,是在山坡坡和水弯弯的尽头深情的倾诉,似用细针密线缝合着又撕扯着你的感情。歌声从山里岭里溪水里林子里鸟的鸣叫里汇拢,经过层层叠叠高山的传递,交响于我们的胸膛之中。那种震撼不亚于陕北民歌,或许更有着一种细腻绵长、刻骨铭心的缠绕。

这场陕南民歌音乐会让我在初识陕南几十年之后,第一次“规模化”“精致化”地欣赏到了陕南三个市的民间歌声。经过党红岩、左辉奇、郝海、严松波、周澎、沙莎、岳益飞和陕西省歌舞剧院等专业音乐歌舞团队的策划、组装、再创作,音乐会让我们在震撼中,感受了一次陕南民歌的魅力。

整台音乐会以赵季平先生的器乐曲《陕南素描》为主题,采用其中的三段旋律,引出《春风如诗》《春雨如酒》《春山如笑》三个篇章,以原生民歌、衍生民歌、再创民歌、地方戏歌、古典诗歌,全面展示了陕南民歌的艺术风貌。第三篇章的后半部分出现了贾平凹、党永庵、薛保勤、赵季平、张千一几位名家写秦巴山区的精品《秦岭最美是商洛》,将整个音乐会推向高潮。

这场演出堪称陕南一江三地音乐气质和地域气质的整体展现和整体推出,在省上演出之后,就要去各地巡演,实现由民间到殿堂再回到民间、由小型化到大型化再到小型化的良性循环,重新嵌入那养育了她的土地。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