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苗雨蒙
日常采访中,记者经常会接触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通过本次采访,记者发现,知识产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读书、看报、追剧,每个人都是知识产权的消费者;拍照、唱歌、绘画,每个人也是知识产权的创作者。
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上,西安高新第一中学科创教育中心主任韩恭恩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学生的科创发明,给人启发。足球机器人,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曾多次代表高新一中参加比赛,斩获多个冠军,应用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六足机器人,可以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可二次开发成救援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可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未来,我们可以将它应用到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领域,或用来进行一些复杂的勘探和救援工作……
韩恭恩表示,知识产权教育不光激发了学生的发明创造热情,课程作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有的学生原来做作业只是应付,甚至抄别人的作业。在参与了“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后,学生意识到这是侵权行为。更重要的是,学生发现申请知识产权并不难,只要作品有独创性,人人都是创作者。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学生创作的兴趣和信心越来越浓厚,把作业当成“作品”来完成,学习质量自然不一样。
追本溯源,知识产权是对智慧成果的一种保护。只有对创作者的智力成果及其合法权益给予及时、全面的保护,才能调动人们从事科技研究和文艺创作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知识产权走进百姓生活,更好地增加人民福祉。
《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的施行,将更好地保护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努力建设尊重知识价值的知识产权生态体系和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营造“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是版权人”的良好氛围。
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让我们以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共同努力,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