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4月9日上午,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顺利破壳。 本报记者 王熙摄
这只人工孵化朱鹮体重57.9克,略高于朱鹮幼鸟平均值。 本报记者 王熙摄
朱鹮(资料照片)。
本报讯 (记者 穆骋 王熙)4月9日8时35分,经过24小时漫长的等待,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今年人工孵化的首只朱鹮顺利诞生。这也是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的朱鹮。
当日7时30分,在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孵化室,记者看到,孵化器内的朱鹮蛋壳被朱鹮宝宝啄开了一圈。8时35分,这只小朱鹮用力一顶,从里面将蛋壳彻底分为两半。这只刚刚出生的朱鹮不时探出小脑袋,发出清脆的叫声。
“57.9克,体重略高于朱鹮幼鸟平均值。这只小朱鹮是比较健壮的。”正在给朱鹮称重的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饲养部部长刘义介绍。紧接着,他用沾着药剂的棉签为小朱鹮消毒。
每年3月至6月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繁育期。今年,保护区首批参与人工孵化的朱鹮卵有13枚,由5对朱鹮亲鸟在3月13日至19日产下。受初春低温天气影响,今年朱鹮产卵、出生时间均比往年有所推迟。“今天的这枚朱鹮卵经过20多天的孵化、24小时的啄壳过程,朱鹮宝宝才顺利破壳而出。接下来,它还要经过40天左右的育雏期,才算完成整个人工繁育过程。”刘义介绍,“从目前的状态来看,这只朱鹮宝宝非常健康。在它出壳5个小时后,我们给它第一次喂水。明天早上,我们开始给它喂精心准备的‘宝宝餐’。”
人工孵化是朱鹮种群抢救性保护复壮的一种繁育方式,能有效提高人工饲养朱鹮种群繁育成功率。今年,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繁育中心已配对28对朱鹮,预计产卵70枚左右,首批收纳了5对朱鹮所生产的13枚卵进行人工孵化。从1992年朱鹮人工孵化工作启动至今,保护区已人工孵化朱鹮400多只,向国内外输出优质朱鹮种源300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