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卫生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3日
科学保护听力

本报记者 霍强

听觉是人类重要的感官之一,在语言、沟通、学习、获取信息、危险预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该如何保护好听力?3月1日,记者邀请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科普。

“耳朵是聆听世界的窗口。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听力保护需要注意的事项各有不同。”西安交大二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任晓勇介绍,宝宝出生后应按时进行听力筛查。第一次听力筛查也叫初筛,在宝宝出生后3天左右进行。如果初筛通过,家长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和言语发育即可。如果第一次听力筛查报告为“未通过”或“可疑”,家长需要高度重视,按时带宝宝复筛。复筛分别在宝宝出生后42天、3个月、6个月时进行。此外,婴幼儿耳咽管(咽鼓管)宽短直,呛奶后容易并发中耳炎,家长需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的宝宝容易发生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等,家长需要保持宝宝的外耳道清洁、干燥。宝宝洗头洗澡后,家长及时用棉签为其擦干外耳道即可,不可过度清洁。急性中耳炎是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宝宝感冒后,应关注其有无耳痛、耳道溢液、流脓等情况。

学龄前期至学龄期(3岁到青春期前)的孩子,分泌性中耳炎多发。孩子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并准确描述听力下降。如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看电视时音量偏大、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应该考虑听力问题并加以鉴别,必要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这一阶段是言语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需要关注孩子是否双耳聆听。一些孩子的先天性单侧耳聋往往被忽视,到成年后才发现。

引起中青年人群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包括化脓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外伤等。人们应避免长期使用耳机、减少噪声刺激。心理压力大、焦虑、失眠等情况可能会造成耳鸣。人们应规律作息、调节情绪,必要时及时就诊。

任晓勇特别提醒,不提倡人们进行目前流行的采耳。少量的耵聍(耳屎)对外耳道有保护作用,不需要过度清理。部分采耳机构使用的器具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等疾病。

60岁以上人群会逐渐出现老年性耳聋,表现为耳鸣、听不清、听不懂,尤其是在嘈杂环境中,言语交流出现困难,甚至影响他们的认知和社交。老年人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及时干预,必要时佩戴助听器。

“很多老人对于助听器的接受度不够,担心佩戴助听器会引起听力下降加重。其实助听器只是帮助我们听得更清楚。正规验配的助听器并不会损害听力,反而能够延缓老年性耳聋的进展、减轻耳鸣,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任晓勇说。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