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2024全国两会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6日
春在沃野田畴间

2月29日,陕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吹瓶车间内,工人在操作设备。 本报记者 文超摄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陕西持续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努力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争做西部示范。近日,记者先后前往旬阳市、三原县,感受沃野田畴上乡村振兴带来的万象更新,感受工厂车间里县域经济发展的春潮涌动,采撷三秦大地上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本报记者 陶玉琼 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记者 王伟民 张鑫

春风一吹,沉睡一冬的三秦大地“醒”了。

春苗拔节,春蕾蓄势,乡野“吐”出一畦畦新绿,山川“绽开”一树树缤纷。三秦大地上的人们,在一寸寸持续生长的春光里,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与奋斗。

“好日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这几天紧着给柑子树剪枝,接下来还要上肥、浇水。活儿还多着呢,可不敢歇!”2月27日,在旬阳市吕河镇冬青树村,68岁的村民熊友敢和老伴正在自家屋后的果园里忙碌,朴实的笑脸,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神采奕奕。

与此同时,与冬青树村一江之隔的段家河镇薛家湾社区,千亩樱桃花竞相绽放,镇长赵峰和几名社区干部正在筹备几天后开幕的旬阳市首届文化旅游节暨“春来早”“乡村旅游·樱您而美”樱桃旅游季活动,忙得脚不沾地。

“这几年,我们陆续举办樱桃花节、樱桃采摘节等系列活动,让乡村更‘吸睛’,也让产业更‘吸金’。”赵峰笑着说。

不负好春光,奋斗正当时。

千万农民躬身稼穑、现代农机纵横驰骋,大棚里苗木长势喜人、田埂间希望正在播撒,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眼下,陕西的广袤田野正奏响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春之曲”,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锦绣画卷,正在乡亲们的笑颜中徐徐铺展。

乡村展现新面貌

农村人的日子还能这样过?

“咋不能?现在咱村里人过的都是‘神仙日子’。”如今,在冬青树村,年过七旬的老汉王丁世,早已习惯了外来客对自家小院的“大惊小怪”。

错落摆放的花卉盆栽,精心布置的池塘假山,打理得当的花园菜园,雅趣横生的露天茶室……如此一方“内有乾坤”、常常把城里人都给“震住”的农家小院,是王丁世的杰作,更是旬阳市以庭院经济“小切口”,盘活乡村振兴“一盘棋”的生动写照。

“庭院虽小,却大有可为。”吕河镇党委书记周浩告诉记者,近年来,旬阳市坚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培育以“房前屋后利用好、多种经营收入好、干净整洁环境好、崇德向善家风好、示范引领效果好”为标准的“五好庭院经济”模式,引导农民盘活用好自有院落空间和资源资产,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目前,全市建成庭院经济示范镇1个、示范村43个、示范户1.1万户,共有4万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作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年,冬青树村的村民普遍都靠着柑子鼓起了钱袋子。光景越好,越有奔头,借着庭院经济的春风,乡亲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房前屋后的狮头柑,加上养的鸡鸭猪等,我家一年收入十几万元不成问题。等农家乐正式营业,家里的日子就更红火了。”“90后”新农人袁蓓脑子活泛,在成功晋升为家庭农场“农场主”后,又将自家的房子升级改造,准备当“老板娘”。“这个月底我就要去市里参加培训,学习咋管理、咋经营。未来,我还想着开民宿,让更多人能享受乡村美景!”谈起对未来的规划,袁蓓信心十足,底气满满。

有“看头”更有“赚头”的美丽庭院,让农村群众有了家门口的“风景”,也有了就地增收的“钱景”。

如今,放眼全省,实现“美丽转身”的农家庭院举目皆是。各类百花齐放的“小营生”,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让我们看见各地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的巧思,也窥见陕西在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有效探索。

据统计,2023年,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445元,较2022年增长15.2%。

春光里,一户一景的“小美小富”,正聚合成千村千面的“共美共富”。

县城焕发新活力

2月29日,陕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吹瓶车间里,一排排设备飞速运转,机器声轰鸣。

“这条生产线正在生产的是一款畅销功能性饮料的包装瓶,每小时可生产3.6万个瓶子。”三原县城关镇居民马朝已在陕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了10年,目前负责产品质量检测。他告诉记者,如今,三原县有很多年轻人,像他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据了解,2023年,陕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产值7.79亿元,上缴税金3898万元,解决就业1000余人,有效带动了周边包装材料、物流运输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链发展。而这,是三原县立足产业和区位优势,加快建设更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三原县围绕“一区四园”产业布局,积极引导相关配套企业卡位入链,全力打造绿色食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商贸物流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并通过实施园区招商、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促进产业园区化集聚、链群式壮大。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49.4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亿元。

“我们通过落实‘做强县域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扩大就近就业’等措施,有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并计划加快推进‘千村引千企’行动,推广‘企业+村集体+基地+农户’等模式,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扶劳动力就近就业,进一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原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刁振辉说。

县城,一头连接城市,一头服务乡村,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县域经济,是以工促农、联城带乡的战略纽带。

近年来,陕西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工程,作为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摆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突出位置来抓,努力将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

2023年,县域经济总量1.62万亿元,增长4%,占全省GDP比重48%;县域主导产业总产值1.44万亿元,带动就业466万人……

数据背后,一个个强县富民的精彩县城故事,正在发生。

城乡共美春潮涌

“过年期间就来了两回,今天一过来,老板都认得我了。”2月27日,家住旬阳市区的孙家瑞又一次来到吕河镇农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采摘草莓。

如今,当乡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纷纷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时,很多城里人却像孙家瑞一样,总爱往农村跑。

这几年,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无数村庄被“唤醒”,各种资源被盘活,乡村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一砖一瓦,焕发出无限潜力和无穷吸引力。

“去年樱桃节,人最多的时候,我们一天接待近万名游客。”从栽下第一棵樱桃树,到发展出3000亩樱桃园区,薛家湾社区党支部书记曹永刚深深懂得“青山绿水”的分量,也笃信“千万工程”的经验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近年来,段家河镇在全镇打造樱桃、拐枣、香橼、狮头柑、蟠桃“五棵树”特色林果产业,逐步实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发展格局。而先后获得第一批国家级绿色村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的薛家湾社区,成为不少人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越来越旺的人气,不仅让樱桃不愁卖,还让农家小院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我们以振兴强生态、以生态旺乡村,推动农文旅康深度融合,实现了农村美与农民富的‘双赢’。”赵峰说,“千万工程”造就了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农民群众,更让广袤乡村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

“想在老家干一番事业,也想帮乡亲们的樱桃产业兜个底。”一直在外干工程的周勋,去年回乡办起酒厂,当上了旬阳市樱桃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樱桃鲜果不好存储,如果卖不掉就砸到手里了。有了酒厂,乡亲们只管种,卖不掉的,我照单全收。”周勋说,去年,他共采购了17万公斤樱桃和14万公斤拐枣,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从能人志士“反哺”故土,到各类人才逐梦乡野,再到务工群众返乡创业,如今在陕西,“老乡回乡建家乡,致富带富作榜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眼下,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从黄土塬到汉江边,从秦岭深处到渭水之滨……越来越多的村庄拔节生长、发生蝶变,沃野田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

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713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2元,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3∶1,城乡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春光里,一幅城乡共富共赢、相得益彰的和美画卷,正在三秦大地上徐徐展开。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