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甘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陕西高质量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全省上下以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三秦大地呈现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良好态势。
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过去一年,我们干得更有力量。要继续在真抓实干中勇毅前行,在忠诚履职中践行使命担当,凝心聚力向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迈进。
在履职中代表委员关注哪些热点难点问题?如何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3月3日,记者连线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全国政协委员、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听她们讲述所想所获。
记者:在过去一年履职过程中,您做了哪些工作?
朱晓丽: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17年来,我持续关注土壤健康。去年,在多年研究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提交了关于深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提升粮食安全的建议。该建议得到农业农村部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在答复中表示,将会同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持续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等标准研究;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支撑,及时集成推广综合防治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国家部委对建议的高度重视,令我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自己履职尽责的信心和决心。
李梅:2023年全国两会,我提交了一件关于完善戏剧高等教育、优化戏剧人才结构的提案,建议在西安市设立一所专业戏剧高等院校,填补我国西部戏剧类院校空白。提案受到教育部、陕西省委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23年7月26日,省教育厅将西安戏剧学院列入2023年度第二批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名单。
记者:如何立足本职岗位担当作为?
朱晓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就要保护好耕地,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2023年,我奔走在潼关县的田间地头,对农田土壤进行修复,通过一次次的采样和调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修复工作持续了大半年,如今,潼关县土壤修复示范区生产的农作物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此外,土壤的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当地主要农作物小麦实现增产。
李梅:2023年,省戏曲研究院发挥创演能力强、优质剧目多的优势,将群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大戏、名段集萃送到群众“家门口”,四个团年度下基层演出135场;共举办“西安天天有秦腔”品牌演出166场,结合重要节点策划举办新春“报春归”、清明“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等主题演出,促进秦腔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更好推动文化走出去,积极参加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等活动,用秦腔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故事。
记者:如何在履职中发挥更大作用?
朱晓丽:必须以真抓实干为要。我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结合科研成果,深入调查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建议,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为耕地土壤污染防治、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李梅:首先要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做优。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与调研,发挥委员作用,推动解决中国戏曲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带领省戏曲研究院实现更大发展,在出精品、出人才上创新突破,为推动我国戏曲艺术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