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科技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4日
西安光机所在透明吸波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应用于无线通信、显示屏等领域

本报讯 (记者 霍强)2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获悉:该所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室高通量辐射防护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在透明吸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发现,玻璃中碘化银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玻璃网络结构的紧密性,能显著提高玻璃的电学性能、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可一定程度上减弱光学透光率和热稳定性。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工程技术领域顶级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西安光机所研究员王鹏飞介绍,透明吸波材料是指一类特种功能材料,在可见光到红外光波段具有较高的光学透过率,在微波波段吸收电磁波可实现隐身功能,当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

“现有的透明吸波材料主要以普通的光学玻璃为基底,而普通的光学玻璃均为透波材料,并不具备吸波性能。要实现透明吸波,需要在其表面构建特殊的吸波结构,这不利于透明光窗电磁屏蔽和隐身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突破。因此,兼具高光学透明度和高微波吸收的新型玻璃材料研究是透明吸波领域的难点。”王鹏飞说。

西安光机所研究团队创新选择碘化物基玻璃电解质材料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碘化银含量对玻璃结构、光电性能、电磁参数和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雷达反射截面模拟对其隐身性能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具备最佳综合性能的碘化物基玻璃电解质材料样品在可见光和NIR范围内的透光率约为80%,并且在X波段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和隐身性能,同时满足了高光学透明度和高微波吸收的要求。

据介绍,碘化物基玻璃电解质材料吸波机理主要包括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的协同效应,以及阻抗匹配和电磁衰减的协同效应。研究成果有望满足射频识别系统、无线通信、显示屏等多个特定场景下透明部件的电磁波防护与隐身需求。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