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记者 郭诗梦
“这张申请表需要再完善一下,最好多罗列一些关于知识产权及转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2月23日,在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办公室内,简鑫耐心地为该公司员工提供指导服务。
简鑫是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项目咨询部部长。2008年,她来到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国际工业分包与信息技术部门从事国际分包匹配及数字联盟等业务。2013年,她主动选择转岗到项目咨询部,做起了科技咨询服务。“我的主要工作是深入基层一线为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咨询专业化服务,并为企业提供技术、项目的精准需求对接,促进技术成果就地转移转化。”简鑫告诉记者。
这一做,就是11年。
10余年来,简鑫扎根基层,从事科技政策培训、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等工作,在科技咨询服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有潜力的企业都是我们发现的。我们帮助他们一步步发展成规上企业,甚至上市企业。”提到自己的工作,简鑫感到无比自豪。因此,在业界,简鑫被称为“科技型企业的‘伯乐’”。
当好“伯乐”,首先要能发现“千里马”。对简鑫来说,挖掘有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必须靠多深入基层一线。“走访企业是我每周的必修课。走访期间,我的日均微信步数经常超过两万。”简鑫笑着说。
在走访过程中,简鑫发现,有些企业科研实力雄厚但对政策不太了解,有些企业精通政策却不懂如何申报……种种原因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更好更快发展。简鑫说:“我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
于是,当好“伯乐”的第二步,便是挖掘、培育有潜力的企业,充分运用相关政策助力他们发展。针对不同企业的问题,简鑫和她的团队要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为了做到最好,我们时常会通宵达旦讨论一个方案。”简鑫说。
10余年来,简鑫在西安走访、培训过的企业已超过1万家。其中,不少企业已经“登高”,甚至上市。
“与简鑫共事近10年,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简鑫总是主张变‘管理’为‘服务’,当好科技型企业的‘管家’,尽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在她的带动下,我们都干劲十足,工作也赢得了辖区企业的一致好评。”简鑫的同事这样说。
如今,简鑫的团队已有10名工作人员。“我们的团队致力于挖掘更多科技型企业,是一个敢于创新、朝气蓬勃的团队。在科技服务的路上,我们团队始终与企业共同学习和成长。”简鑫说。
简鑫只是陕西众多科技服务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在三秦大地上,有数以万计的人像简鑫这样,任劳任怨,以行动践行使命,助力科技企业提质增效,以扎实的科技创新服务助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