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二月二十日,贺亚琨用检车锤对货物列车进行检查。
本报通讯员 王三合文/图
春运期间,如“钢铁巨龙”般的火车奔驰不息,离不开一线铁路工人的保驾护航。
紧固作业、缝合“手术”、吊运配件……2月20日,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街道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车辆段车辆检修大库,一线生产如火如荼。
西安东车辆段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货车检修基地,管辖区段全长7497公里,主要承接铁路货车厂修、段修、临修、罐车洗刷等各项任务,以及货物列车的运行安全监测、货车轮轴组装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火车“4S店”。
与钢轨接触的车辆配件——轮对,如同火车的“双脚”。“每年春运是铁路部门非常忙碌的时候。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火车车轮可能会出现‘爆胎’等风险,危及行车安全。”西安东车辆段轮轴车间探伤组探伤工闫鹏举介绍,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他们专门为铁路货车车轮做“体检”,利用超声波寻找轮对上潜藏的裂纹和暗伤。
“一节货物列车载重70吨,要保证车轮在复杂条件下高速安全运行,对车轮的健康指标有非常严苛的技术要求。”闫鹏举说,由于货物列车载重较大,车轮有丝毫裂纹,都有可能造成重大行车事故。裂纹基本是肉眼看不见的,而车轮超声波探伤操作过程,就像医生给病人做B超,需要工人蹲下身子,给车轴抹上耦合剂,用探头来回为其做检查……这一套流程,每天要重复上百次。
“我们的任务就是检查出轮对的‘病因’。不同的触摸部位要选择不同的手法。”作为火车车轮“医生”的闫鹏举,他的职责就是第一时间阻止“带病”车轮运行。
“检查过的轮对,我们会在检修信息系统输入‘体检’结果,就像给轮对写‘体检报告’。”闫鹏举说,“我今年47岁,已在铁路上度过28个春运了。春节,我在临潼修火车。”
在西安东车辆段制动班组,制动钳工李泽坤从流水线上抱起一个装有制动配件的配送盘放在组装台上,测量配件尺寸、清理水渍、紧固螺丝……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你看它结构多复杂,一共有大大小小135个零部件,空隙通路纵横交错,就像人体的经脉一样,其中直径、高度不同的弹簧有14个,各种O形橡胶密封圈有45个,最小的配件直径仅有6毫米。”李泽坤说,制动阀是货车最精密的配件,号称货车的“心脏”,列车的停与走都是通过控制阀发出制动或缓解指令来实现的。
“在岗一分钟,负责60秒。”这是李泽坤的座右铭。组装是制动阀检修的关键环节,李泽坤不仅要对制动阀内部结构了如指掌,还要将各个配件铭记于心。“每次站在组装台前,我都告诉自己,要一丝不苟、一个不漏、一点不差。”李泽坤说。
相比之下,现场验收员的工作则需要来回走动。由于作业面主要集中在车底,弯腰、探身、钻车是他们每天重复无数遍的基础动作。
“我们主要对车辆各部位进行再次检查,比如车钩连挂状态等要全面检查一遍,一列单车验收检查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西安东车辆段验收室验收员贺亚琨介绍,货物列车在各项检查结束前,他都会和同事拿着检车锤“叮叮当当”地敲打列车的重点部位,听音辨障,迅速判断出故障点。
“日常作业中要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多摸一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绝不放过一丝安全隐患。”贺亚琨说。
“只有全天候全时段守好列车出发前的最后一道关,才能为春运期间的电煤供应、生活物资运输提供充足运力,保障各类节日物资能安全准时送达千家万户。”贺亚琨说,验收员只有验收合格、确认安全了,才能放行列车前往下一站。
“每年春运期间,我们都会坚守岗位,保障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安全运行,确保这些班列安全驶出国门,准时抵达终点。”贺亚琨指着货物列车车身上“MC”字母说,这就是国际联运标记,只有喷涂了该标记的车辆,才能够执行国际联运任务。
“各项验收合格,可以放行!”
“呜……”一声汽笛响起,各项指标正常的列车缓缓驶出货车车辆检修大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