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2日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圣 丁帅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9项重点任务之首。陕西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今年全省经济工作排在前两位的重点任务来抓。这是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问题,释放出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的鲜明信号。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唯有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激发各类生产要素活力,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生态,才能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强化基础研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基础研究是科学之本和创新之源,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应坚持从教育抓起,潜心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一是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二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在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统筹部署和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国家实验室。三是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这个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构建企业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更多优质企业打造成高质量的原创技术策源地,鼓励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工作,加速实现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从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发挥标准引领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源泉,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要建立标准创新型企业制度。这可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标准创新先行带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激发企业在标准、技术、服务及管理互动支撑方面的强大创新活力;以标准创新助推技术创新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增强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成果的流动性,使整个产业链条受益。

标准决定质量,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应的高标准作为支撑。要加大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应用,推行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标准化。参与产业建设的各方应当着眼于行业现实及前沿需求,重点开展质量认定和管理活动,加快构建结构优化、先进合理、国际兼容的标准体系,规范操作流程,降低生产风险。同时也要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除了在质量标准上下功夫,还要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求和任务,合理布局国家、区域、产业质量技术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构建系统完备、结构优化、高效实用的质量基础设施。同时,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质量社会共治,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引导消费者参与质量监督,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要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质量管理国际化水平。另外,还要加强质量法治建设,完善质量监管制度,加大质量惩罚性赔偿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促进数实融合

增强产业体系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是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与有力支撑。

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企业发展整体实力持续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部分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新旧动能转换、重组全球要素资源、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力量,必须进一步以数实融合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

要通过试点示范的方式,引导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的步伐,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交流平台,形成企业、用户等主体资源共享、广泛参与、团结合作的现代产业生态圈。要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最大程度挖掘数字化和智能化对于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要提升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完善数据资源流通、交易、安全保障、基础设施监管等机制。要从全球视野布局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夯实人才根基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人才作为打造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必须夯实人才根基,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要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主阵地作用。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体,要在培养模式上不断创新,积极推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培育出一批能担当、有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企业带着需求、资金和利于产出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学校科研团队构建“科学家+工程师”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使人才培养更适合产业发展需求。要秉持开放的态度面向世界打造国际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聚集国际一流学者,吸引国际先进技术和人才,开展具有开创性、颠覆性、前瞻性的研究,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聚焦前沿领域

赢得产业竞争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要加强对产业变革趋势和颠覆性技术替代传统产业拐点的预判,围绕科技发展前沿领域,布局前沿交叉和颠覆性技术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领域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催生新的前沿方向,提升科技的持续供给力。要探索搭建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基础平台,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打造未来产业策源地。要引导各类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持前沿领域新兴产业,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以进促稳”培育未来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4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