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众新闻APP
-
陕西日报微博
-
陕西日报微信
本报通讯员 邓永新
1月12日,在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易地搬迁社区附近的安康菲雅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近200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家企业的主打产品是成品袜,于2022年10月建成投产。”紫云南郡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红霞说。
据张红霞介绍,紫云南郡社区还引进藤编、制衣和电子加工企业共4家,开发产品40余种,年产值1140万元,累计实现搬迁群众就业400余人次。
近年来,为促进易地搬迁社区居民就近就业,汉阴县围绕搬迁社区建工厂思路,以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产业为主导,落实好新社区工厂扶持政策,解决新社区工厂急难愁盼问题,通过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新社区工厂持续健康发展。
■ 强化扶持,增添发展动力
安康艺美达玩具公司成立于2019年,位于漩涡镇紫荆家园搬迁社区。刚成立时,公司面临无合适厂房、招聘不到员工等问题。县人社局积极与漩涡镇协调,最终在人口比较集中的紫荆家园社区建设2000平方米厂房,供艺美达公司租赁使用。
2022年疫情期间,企业订单减少,艺美达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县人社局根据相关政策为艺美达公司争取苏陕协作资金63万元,用于新员工培训、扩建分厂及购置设备等开支。艺美达公司自2019年至今累计享受房租、水电、技能培训、新吸纳脱贫人口一次性就业补贴等资金约176万元。
“我们公司经济效益这几年逐步提高,2023年总产值达到2100余万元,吸纳就业人数14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50余人。”艺美达公司负责人刘冬介绍。
汉阴县及时解决新社区工厂发展中遇到的招工稳岗、物流运输、融资贷款等困难和问题,落实好新社区工厂房租水电费、技能培训、新吸纳脱贫人口一次性就业补贴等政策资金补助。
2017年至2023年,汉阴县共有63家新社区工厂享受房租、水电、培训等优惠政策,共兑付资金2703.22万元。
■ 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
对于新社区工厂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汉阴县逐户梳理,并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解决时限等事项,点对点解决问题。
不仅如此,汉阴县还抢抓“归雁经济”发展机遇,向在外创办企业人员宣传家乡招商引资政策,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想方设法把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引到汉阴来,解决全县新社区工厂发展人才匮乏问题。
在平梁镇兴隆佳苑易地搬迁社区,曾经在浙江省义乌市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担任中层干部的蒲溪镇田禾村村民杨纪兵,于2019年6月在兴隆佳苑易地搬迁社区创办了汉阴县帆航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创办之初,帆航公司和其他满足扶持政策的新社区工厂一样,享受到了水电费、房租等50%的资金补贴。为了帮助帆航公司招聘工人,该社区还动员居民到帆航公司务工。同时,县人社部门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帆航公司发布就业招聘信息,有效解决了帆航公司用工难问题。
“帆航公司目前用工87人,年产值3000万元。”兴隆佳苑易地搬迁社区副主任张春说。
截至2023年,汉阴县累计发展新社区工厂116家,吸纳就业420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