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新媒体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理论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9日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陕西担当

张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陕西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陕西担当。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契合,彼此成就。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之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和群众基础之中,并充满生命活力和思想伟力。

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底气。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要充分理解和把握陕西文化资源优势。陕西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到西安半坡遗址;从位于陕西宝鸡的周原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到西安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石峁遗址到黄帝陵……充分证明了陕西拥有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陕西的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陕西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陕西拥有优势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留存在三秦大地上的红色旧址、红色故事、红色文献、红色文艺等红色文化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在陕西这片英雄而美丽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不仅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引导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养分、增强智慧,以坚定的历史自信,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保护好、宣传好、传承好、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真正“活”起来。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体系建设,以现代技术加快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周边旅游景点跨区域联动,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动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加快陕西文化“走出去”步伐,积极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大力推进陕西文化走出三秦、走向世界,提高陕西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陕西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要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西部示范。要挖掘整理各类文化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系统梳理全省的文化资源,将富含陕西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结合时代精神,努力推出富含生命力的文化作品,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陕西名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全面推进文化创新,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陕西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为文化插上科技之翼,最大程度地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促进陕西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陕西文化资源优势所在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文化自信所蕴含的力量充分激发出来,全面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 新闻热线:029-82267123

  • 广告热线:029-822677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70001     陕ICP备18008419号-7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20180005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手机举报APP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29-63907152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086号

    Copyright ©2012-2025 群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